久咳不癒有救了!
字體:

媽媽手

手腕橈骨側(大拇指側)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這是1895年瑞士外科醫師Fritz de Quervain(音譯為弗里茨.狄.奎文)發現。在中醫屬於“傷筋”的范疇。

一、診斷

手腕橈骨側(大拇指側)區間,有兩條肌腱通過,分別為外展拇長肌腱和伸拇短肌腱(圖1),兩肌腱上有「伸肌支持帶(環狀軟組織)」包覆,若肌腱在伸肌支持帶內過度摩擦,就會造成肌腱及伸肌支持帶發炎,這是因為大拇指伸展、手腕側彎等動作太多所致。

媽媽手

▲圖1(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二、症狀

臨床症狀可見:手腕處(大拇指側)疼痛、無力。當手腕做扭轉動作,或大拇指反覆屈伸時,疼痛感明顯;手 腕有緊繃感、腫脹,有時會向上延伸到前臂,或向下延伸到拇指(圖2)。

嬤嬤手2

▲圖2(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三、治療

古人提到“氣傷則痛,形傷則腫”,經長期反覆的勞損,在手腕局部產生傷筋,氣滯血瘀。中醫可用針灸(圖3)方法治療,選擇合谷穴、陽谿穴、手三里穴、曲池穴治療,還可配合局部理筋手法,揉捏腕部橈骨側疼痛處及其周圍(需視發炎急慢性期決定手法輕重及施力方向)、來回彈撥肌腱。

針灸

▲圖3(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針灸可搭配電針機使用,加強消炎及止痛的作用。電針機使用不同的頻率有不同的功效。使用連續波(密波50~100 次/秒)可以有止痛、緩解肌肉痙攣的作用;使用疏密波(疏、密交替持續的時間各約1.5秒) 可以有改善氣血運行障礙及治療炎性水腫的作用。

四、保健補帖

發病初期、急性期,因肌腱正在發炎,應避免過度使用大拇指及手腕,休息、固定、冰敷是需要的。過了急性期後,可以熱敷,並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配合適量運動,例如:肌肉伸展運動(圖4),以   4指包住大拇指,手腕朝下慢慢施力,直至感到緊繃的程度,維持10至20秒後放鬆休息,重複10至20次,一天3回。

肌力訓練

▲圖4(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肌力訓練(圖5)維持肌力及增進肌耐力。用橡皮筋套在手指上,用力將大拇指與其他4指向外張開,直到有緊繃的感覺,維持10至20秒後放鬆休息,重複10至20次,一天3回。

維持肌力

▲圖5(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此外,急性期後,可以用水瓶或彈性帶輔助肌力訓練(圖6),以增加肌肉的耐力及柔軟度,減少沾黏及復發的可能。

肌力訓練

▲圖6(照片提供/廖先胤醫師)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針灸科 廖先胤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