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為什麼要做月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隨著寶寶呱呱落地的哭聲,產婦與家人緊繃的神經總算放鬆了,注意力也隨之轉移到寶寶身上。然而對勞苦功高的產婦來說,這場馬拉松式的賽跑還剩最後100公尺的堅持,可不能輕易鬆懈。 「月子」,也就是所謂的產褥期,一般定義為產後六周。生產時會消耗大量體力,正常情況約會流失100-300ml不等血液,若是剖腹產、產程不順利或有其他合併症,失血會更多,這就是中醫所謂的耗氣傷血。如果子宮收縮不良,惡露沒有排乾淨,還容易造成瘀血內阻。產後常形成「多虛多瘀」的病理變化,故應注重產後保健,以促進全身器官順利恢復至產前狀態。
生化湯怎麼吃學問大!
產後第一方「生化湯」並非只是單純的子宮收縮藥,它具有生新血、化瘀血的功效,一方面可調節子宮收縮、幫助惡露排出,另一方面可幫助子宮功能恢復。 很多民眾為了省事,直接去藥房抓已經配好的生化湯回家煎煮,但因其中藥物劑量並未隨個人體質不同調整,有些甚至加了不符合產婦體質的藥物,易使體質產生偏性,吃出上火的症狀或其他不良反應,還有人喝生化湯連續喝了一個月,月子越坐越糟糕。 一般來說,若無特殊的產後併發症,產婦服用生化湯的起始時間與天數可參考下表:
種類 | 服用起始時間 | 服用天數 |
自然產 | 產後1-3天 | 7-10天 |
剖腹產 | 產後3-5天 | 5-7天 |
吃對生化湯很重要,建議須經由中醫師處方再服用。由醫師針對惡露、子宮收縮情形及全身症狀,在藥物及劑量做調整,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月子可分四階段調理
坐月子可大略分為四個不同階段來調理:
治療目標 | 主要方藥 | 兼治症狀舉例 | |
第一階段 | 幫助子宮收縮、排淨惡露 | 生化湯 | 腰酸、下墜感、下肢水腫、口乾、便秘、痔瘡、乳汁過少、欲退乳、乳腺發炎、感冒、失眠… |
第二階段 | 修復子宮內膜、補氣血調 | 加味生化湯 | |
第三階段 | 調理脾胃 | 加味四神湯 | |
第四階段 | 強腰腎、減少掉髮 | 固髮方 |
醫師會根據個人體質,在基本的處方架構上酌加其他藥物。舉例來說,產後2-3週常有惡露未盡、水腫、頻尿情況,這是因為身體裡面有過多的水濕,可以服用一些健脾胃的藥物,像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以及補血活血的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等,除了可以調整水分代謝、利水消腫,還可以幫忙修復子宮內膜。 產後3-4週以後,是非常關鍵的階段。因為腎氣、腎精在懷孕的過程過度消耗,產婦常有掉髮和腰酸背痛的現象,所以要用補腎藥物,例如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之類的方劑,以及杜仲、首烏、黃精、巴戢天等,來恢復子宮、卵巢機能。這個階段如果好好調理,可以減少產後掉髮,也可以讓子宮修復以準備下一次的懷孕。
生活起居與注意事項
1.充分休息,適度活動
自然產之後,只要身體的疲勞消失,便可坐起來進餐、喝水,也可以下床在室內走動,以不感到勞累為原則。產後十天左右,可以做一些輕鬆的家務或出門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適當的運動能幫助子宮復原,有利於惡露的排出,而且可以防止產後便秘。
2.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產婦可以正常刷牙、洗澡與洗頭。但務必記得,洗完頭要將頭髮及頭皮徹底吹乾。如果會陰部及腹部沒有傷口,產後第二天就可以淋浴,但不能泡澡,以防感染。洗澡時要注意室溫和水溫,避免受涼。如果會陰傷口大、撕裂嚴重或有剖腹產傷口,可以考慮擦浴,待傷口癒合再洗澡。
3.適當穿著,小心著涼
傳統觀念認為產婦應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避免吹風,還要全身包緊緊,盡量做到密不透風,曾有產婦因而中暑。其實不需要這麼做,產婦在生產後通常會大量出汗,如果天氣熱,不一定要穿長袖衣褲,可選擇寬鬆、質地吸汗、厚薄適中的衣物,勤加換洗,特別是貼身衣褲更應如此。此外,還要保持室內通風涼爽,一旦出現頭暈、噁心、耳鳴、胸悶、口渴、多汗等不適現象,應盡快移往通風處,並補充水分。
4.避免負重,防止下垂
月子期間禁止性生活,也要避免過度勞動,如久蹲、久站、抱小孩及提重物,以免腹壓增高造成子宮陰道脫垂。骨盆底肌肉也可能因為懷孕、生產而鬆弛無力,產生陰道鬆弛與尿失禁問題,若在月子期間做「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改善上述症狀,恢復會陰部肌肉的彈性。 ##凱格爾運動:透過有意識地收縮肛門和會陰部的肌肉,可恢復會陰部肌肉彈性。每天做3-4次,每次收縮骨盆底肌肉20-40下。
坐月子四大飲食重點
生產結束後,營養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恢復之前消耗掉的體力,還要有額外的能量去照顧小嬰兒與哺乳,但可不能一昧的聽信傳統習俗來「吃補」。大原則可參考以下4點:
1.營養均衡不偏食
主食應該多樣化,要富含蛋白質和鐵,例如雞、魚、瘦肉、蛋、豆類、牛奶等,還要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很多產婦的食物是以蛋白質和主食為主,認為蔬果寒涼容易傷胃,這種觀念是錯誤的。蔬菜和水果既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含有利於蛋白質吸收的營養素,又可提供足量的纖維素,促進腸胃蠕動並預防產後便秘。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與能量是多方面的,偏食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合理的產婦飲食應該是各種營養素都能均衡攝取,既防止營養缺乏,也防止營養過剩。
適合產婦的食物舉例 | |
蛋白質 | 溫牛奶、雞肉、雞蛋、魚類、豬肚、豬肝、腰仔、紅蟳、牡蠣。 |
蔬菜 | 紅蘿蔔、高麗菜、空心菜、茼蒿、菠菜、芹菜、紅菜、紅莧菜、地瓜葉。 |
水果 | 蘋果、芭樂、葡萄、木瓜、草莓、櫻桃、水蜜桃。 |
2.少量多餐
產後因為氣血損傷,腸胃功能不若以往,蠕動較慢,應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可從原先的三餐增加至五餐,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確保攝取到充足的營養。
3.清淡為宜
少吃重鹹、過甜、燒烤炸辣等食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沙茶醬、辣椒等等。酸性食物如酸梅、醋、檸檬,也要盡量少吃。有些人認為調味料全部都不能加,這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少量的調味料可以促進消化和提高食慾,對身體復原是有利的,若是坐月子期間都吃完全沒味道的東西,產婦會覺得很痛苦,吃不下,自然也無法達到坐月子的目的。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宜「溫」不宜「涼」,溫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惡露排除與子宮復原,涼則會導致血液凝固、瘀血內阻,所以少量的蔥、薑、蒜、酒、麻油等溫性調味料,有利於驅邪內出,避免關門留寇。但須注意若剖腹產傷口有紅腫熱痛等發炎情形時,則須暫時禁止服用麻油及酒煮食物。
4.禁食生冷
不要吃生魚片、生牛肉或任何半生不熟的肉類及海鮮,也不要吃冰、喝冷飲,少吃寒涼類的蔬菜水果,如: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番茄、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茄子、豆腐、海帶等等。
若出現警訊應即就醫
產後症狀千變萬化,若出現以下警訊,如:發燒、出血量多、惡露量多不止、惡露有異常臭味、乳房或會陰部紅腫熱痛、小腹劇烈疼痛、頻尿與小便灼熱刺痛、剖腹產傷口紅腫疼痛或流血流膿,應盡快請醫師評估,尋求適合的解決之道,才能輕輕鬆鬆坐好月子!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李湘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