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癒有救了!
字體:

憂鬱症

shutterstock_163657886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憂鬱症列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大需要重視疾病之一,此疾病常以情緒的低落為主要表現。目前以美國精神醫學會醫學會所修訂的精神疾病分類手冊第四版(DSM-IV)作為診斷標準,其中九個症狀,至少四個症狀超過兩週,可能就要小心得了憂鬱症。而在中醫學裡,憂鬱症屬於情志疾病中「鬱症」的範疇。

情志包含怒、喜、思、悲、恐,分別與五臟相對應,在中醫的整體思維中,喜和心相關、怒和肝相關、思和脾相關、悲和肺相關、恐和腎相關。情志的變化則為五臟發生變化的結果,因此當情志失調影響五臟精氣而產生氣血痰火瘀的病理變化,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五志過極皆化火」的理論。

《素問舉痛論》曰:「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靈樞本神》曰:「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肝主一身契氣機的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情志活動功能正常,因此當情志失調導致氣機鬱滯時則可導致此疾病的發生。

《素問 靈蘭祕典》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靈樞 邪客論》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宰人體生命活動,亦掌控精神情志,精神情志致病,易傷心神。因此,總體而言,憂鬱症的中醫治療以疏肝調神為主要治療方向。

《素問九針論》曰:「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針灸的治療方法有其獨特的作用,透過針刺可以疏通經脈、活血化瘀,而灸法利用艾葉氣味芳香、其性溫熱而使熱力通過肌表而達到溫經、通絡、行氣解鬱的功能。

肝氣鬱結者,常可見情緒低落、胸悶、煩躁、善太息等症狀,穴位選擇上以太衝、合谷為主,太衝為足厥陰肝經俞穴,為肝經氣血灌注的穴位,能夠調整肝經氣血,疏肝解鬱,調暢情志。太衝與合谷相配為四關穴,可調和氣血、鎮靜安神、平肝潛陽。

心神不寧者,常可見心悸、胸悶、失眠、記憶力降低等症狀,穴位的選擇以心經、心包經穴位為主,心藏神,神門為心經原穴,是手少陰心經原氣留止的重要穴位,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治療長期慢性的疾病,原絡穴合用可調理心神、安神定志。再加以提神醒腦穴位,取督脈上百會、印堂兩穴。督脈上脊屬腎入絡腦,腦為元神之府,為人體陽脈之海,總督一身陽氣,統領諸經,聯繫五臟六腑,進而調整全身臟腑及情志病變。

此外,憂鬱症患者常見到食慾不振、神疲乏力、四肢酸軟等症狀,脾胃位於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兩者共為氣機升降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可以益氣健脾、滋補肝腎,調合營血。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可健脾和胃。兩者共用使氣機升降正常而達到調補氣血之功。

《丹溪心法 六鬱》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利用針灸的治療方式,疏通經脈,調理一身之氣機,氣血調合,使身體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五臟經氣活動正常,則情志變化穩定。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針灸科 陳亮宇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