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癒有救了!
字體:

血脂異常

一般所謂的血脂分為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血脂異常在中醫一般歸類於「痰濁」、「痰濕」等範疇。近年也被稱作「痰脂」、「濁脂」或「濁質」。血脂異常容易引起中風、冠心病等併發症,則是屬於「偏枯」、「胸痹」。高三酸甘油酯引起急性胰炎,則屬於「腹痛」。

血脂異常

一、診斷

血脂肪濃度一般可以用抽血檢查,除了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外,還可以進一步檢查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血脂異常主要是擔心併發中風、冠心病等心血管病變,血脂中的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高於正常範圍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是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因子之一,低於正常範圍時被認為是異常;極高的三酸甘油酯會增加急性胰臟炎的風險。    

血脂異常

二、症狀

血脂異常在出現併發症之前,臨床上一般沒有明顯具特異性的症狀。極高的三酸甘油酯在抽血檢查時,往往可以發現在檢體静置一段時間後,檢體的上層會凝結一層黃色或乳白色的浮油。   (圖片需重畫) 中醫「痰濁」、「痰濕」是指精微物質不能夠正常運行代謝所造成的病理產物,堆積於臟腑經絡之內,造成氣血運行不利,影響臟腑功能,產生暈眩、胸腹滿悶、噁心感等症狀。  

三、治療

高血脂的西醫治療藥物包括statin類、纖維酸鹽衍生物、菸鹼酸、膽酸間隔樹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治療要點著重於如中風、冠心病、急性胰臟炎等併發症的預防。 中醫認「痰濁」、「痰濕」原自原為營養成份的精微物質不能夠正常運行代謝,堆積於體內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臟腑經絡功能失常。如果經常過量進食高熱量食物,超過身體的負荷,將更加重此一問題。因此治療上宜健脾燥濕、疏肝理氣、化痰瀉濁、活血通絡。 使用方藥: 健脾燥濕-如香砂六君子湯、参苓白朮散 理氣消導-如柴胡疏肝散、保和丸 化痰瀉濁-如半夏厚朴湯、三子養親湯 活血通絡-如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

山楂

山楂

四、保健

中醫認為高粱厚味容易導致痰濕痰濁的堆積,要改善或避免血脂異常,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上要避免過量攝取高糖、高澱粉、高飽和脂肪酸油脂及油炸食品,動物內臟及蛋黃也應酌量。建議攝取高膳食纖維的食品,如全穀類、堅果類、豆類、馬鈴薯、芋頭、牛蒡、芹菜、萵苣、洋菜、海帶、蒟蒻、土芭樂、柿子、蘋果等。油品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芝麻油、芥花油、花生油、葡萄籽油、葵花油等。肉類則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魚肉較為合適。適量的飲酒會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飲酒過量則會增加三酸甘油酯,也增加胰臟炎的風險。  

飽和脂肪酸與甜食

炸物高血脂 甜食甜食

不含油脂或不飽和脂肪酸

不含油脂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

五、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什麼好處?

血脂異常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外,與日常生活形態息息相關。治療上除了考慮血脂肪本身外,血脂異常的成因與併發症的防治,均是整體治療的要點。西藥在直接針對血脂的代謝作調控上效果顯著,也證實了對於併發症的防治效果,中醫的調理藥性溫和,利於將治療融入生活中,除了血脂也強調整個身體的健康。結合中西二者有助於在治療上取得最大的效益。

運動騎單車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黃國欽主任】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