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可怕的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過去稱為伊波拉出血熱,1976年首先在非洲的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發現,共有600多個病例,死亡率各為55%和70%,1979年在蘇丹又爆發流行,之後也在象牙海岸、加彭、烏干達、剛果等地出現疫情,2013年12月起,幾內亞又爆發疫情,隨即擴散至鄰國賴比瑞亞和獅子山,2014年病例數不斷增加,至目前,已經散播到6個國家,包括賴比瑞亞,獅子山,幾內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到8月28日止,感染人數已高達3069人,其中1552人死亡,死亡率為50.6%。

伊波拉病毒可能的天然宿主是果蝠、富氏前肩頭果蝠和小項圈果蝠,這些果蝠分佈在伊波拉病毒感染地區,非洲的感染動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猴子,森林羚羊與豪豬等。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受感染的果蝠和上述的野生動物,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是接觸到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其他體液,間接的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亦可能導致感染。

至目前為止,尚未有經空氣微粒傳播的報告,在非洲常會有照顧者或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主要的原因多為防護措施不確實,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已在8月1日將防護措施指引重新修訂,台灣疾病管制署也已在8月5日修訂完畢公佈施行,民眾只要瞭解傳染途徑和做好防護措施,應不容易被感染。醫療人員更應遵守疾管署的相關指引和規定。

本病的潛伏期為2到21天,平均為8到10天,潛伏期的病人並不具傳染力,症狀出現後才會有傳染力。病人常見的症狀是突然發燒、非常虛弱、肌肉痛、頭痛和喉嚨痛,接者會有嘔吐、下痢、皮疹、肝腎功能異常,進一步出現內部和皮膚出血,初步的血液檢查呈現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GOT和GPT上昇。

除非洲外,英國已出現病例,主要原因是非洲的動物肉品走私進入英國所致。事實上,民眾應暫時不要前往疫區,並隨時注意政府公告的疫情,台灣目前尚不必恐慌。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任 黃高彬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