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血友病

探討題目

班上同學有人患有先天性血友病應該如何對待他? 或有哪些情況需要處理? A:血友病是一種血液無法凝固的疾病,當教師面對到此位病童,應當與家長聯繫,並設法了解其病因、症狀、如何照顧、並在與家長及孩子達成共識之前,勿將病情透露給其他幼兒,確保孩子的自信。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要了解幼兒血友病的症狀,特別是出血。教師與家長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和信任,那麼這將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發育都會有利。教師應當有良好預防出血的常識及技能,當情況危急時,應當有配合的醫生,或是指定的治療中心,避免延誤就醫,危害幼兒性命。 以下是我們小組就血友病這一個疾病做更深入的探討研究。

認識血友病
  1. 定義

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遺傳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常表現的症狀是容易出血,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缺乏某一種「凝血因子」,導致血液無法正常凝固而異常出血的疾病,大多都是健康的母體生下帶有血友病顯性基因的男嬰,通常是因為母體帶有血友病的隱性基因,或是基因突變所導致。所謂凝血因子,是一群在血液中可以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質,血液中主要有13種凝血因子,缺一不可,而血友病患者通常就是因為少了其中一種因子,導致無法正常凝血。

血友病患者在受傷時出血的速度並不會比正常人快,但因為缺乏一種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如果只是表皮的小割傷,還不至於發生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是大傷口甚至是傷的較深,可能就會出現血流不止的情況,嚴重的話,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血友病屬於性聯遺傳,表現出血症狀的都是男性,女性往往只是帶基因者,發生這種病的原因係先天遺傳造成血漿中凝固因子的缺損,使得血液無法正常凝固而到處出血。就目前種類可以區分為A、B、C三種血友病,主要是以缺乏的凝血因子種類不同來區分的:

血友病

  • A型:缺乏第8凝血因子。人數最多一種,佔80%~85%。
  • B型:缺乏第9凝血因子。人數次多,佔15%~20%。
  • C型:缺乏第11凝血因子。較少見且症狀輕微,屬於個體隱性遺傳,男女均會出現症狀。

血友病患者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血液無法凝固,而無法凝固的出血問題,依照依其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的高低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 輕度:凝血因子濃度5%~30%之間。很少有自發性肌肉關節出血,明顯受傷或手術才會出血,通常患者如保護得宜,可能完全不需注射凝血因子。
  • 中度:凝血因子濃度1%~5%之間。會有自發性肌肉關節出血,受傷或開刀後一定會出血。
  • 重度:凝血因子濃度<1%。 經常有自發性肌肉關節出血。
  1. 致病原因遺傳基因
    • 血友病屬隱性性聯遺傳,人類共有23對染色體,有23條來自父親,23條來自母親,其中第23對染色體決定該個體性別稱為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而缺損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則稱之為性聯遺傳。所謂的隱性遺傳則是指兩條染色體必須都有缺損才會表現出病徵,就血友病病患而言,缺乏凝血因子的種類為第八、九凝血因子,而這種凝血因子通常在位在X染色體上,一般男性的染色體XY中只有一個X染色體,若是這個染色體出現了問題,自然就會缺乏凝血因子,造成血友病。這就是為何血友病多顯現於男性身上之原因,而女性帶有兩個XX染色體,如果有一個出現問題,另一個為正常,則通常不會顯現出血友病的病徵,而是遺傳給下一代。
    • 基因突變造成血友病的主因為遺傳基因,但並非所有病患都是遺傳而來,也有可能是自發性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據統計約有25%~30%的血友病患者是無病史可尋的。 造成基因突變的原因很多,此種改變稱之為自發性的突變,會導致不正常基因而變成基因疾病的原因。 若血友病男孩生於無家族病史之夫婦,自發性突變不是發生在發展過程嬰兒的第八或第九因子基因,就是在母親的第八或第九因子基因傳給她兒子時,一旦自發性突變發生,就會世世代代的傳下去。
  2. 出血症狀
    1.  A型及B型血友病的臨床症狀相同,主要特徵有
      • 輕微割傷或表皮擦傷時,因為血小板功能正常,並不會有過度出血。
      • 關節及肌肉出血是最難處理且易造成殘障後遺症的問題。
      • 手術後出血的時間較久,而且可能致命。
    2. 出血問題及治療方法普通性出血
      1. 注射預防針:預防注射是嬰兒期重要事件,不要因為孩子有血友病而避免預防注射,小兒科血友病專家會選擇適合你孩子的注射法。預防注射,一般是用肌肉注射,但有時也可用皮下注射,視病情嚴重程度而定;如注射後發現孩子有觸痛、腫脹、肌肉有發熱感或四肢僵硬或因注射處疼痛而不停啼哭,則可用冰敷法以減輕腫脹,再與小兒科血友病專科醫生諮商。
      2. 小割傷:青少年最普遍的小割傷、擦傷,多數都會自動止血,並不需輸注凝血因子止血,血友病患者對這些小傷口的處理方法為:
        • 用優碘消毒傷口。
        • 在傷口以繃帶壓迫並貼上藥用膠布。
        • 假如上述方法未能止血,則需通知治療團隊人員或醫生,也許需要注射凝血因子。
      3. 瘀血:
        • 瘀血在血友病患者是非常常見的,通常不被視為警訊。
        • 最初呈藍色或紫紅色,中心有硬塊,後變成黃綠色,然後於消逝前成黃色。
        • 正常情形下會漸漸縮小,不會擴大,不會疼痛,普通需兩週時間才消失。
        • 瘀血如在數小時內就擴大或瘀血出現於頭部、頸部、咽喉處、關節處或腿腋間(腹股溝)則應送醫治療。
      4. 肌肉出血:可能發生於一單條肌肉或一群組肌肉,如肩、臂、大腿及腱、或小腿,可能是自發性出血、擊傷出血或拉傷或是肌肉注射出血…等。症狀有:
        • 舉手投足不方便。
        • 肌肉拉痛感。
        • 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亦覺肌肉很緊繃或發腫、有針刺或麻木感、出血處發熱。
      5. 關節出血:出血症狀開始時,會較少移動出血的關節,並有輕微的關節腫脹疼痛,當血流入關節腔之後會有熱脹的感覺,接著可能要彎曲出血的關節,使關節腔的空間增加,以容納更多的出血量,如果又沒治療,則出血會一直持續,這時會感到關節發熱和僵硬。因為關節是一個封閉的腔室,所以關節出血時通常不會有皮膚的瘀傷,也不會擴散到其他的地方,但是會形成關節的壓力,而感到疼痛。其症狀如下:
        • 站立或伸展臂時有疼痛感。
        • 只喜歡用特別的一手臂或腿。
        • 關節處發紅發熱。
        • 走路時略跛。
        • 關節略腫大。
        • 關節有針感刺或氣泡感。
      6. 口腔出血:看起來好像比較嚴重,實際上不一定如此,還是需仔細檢查,以下為一些可能的發現及不同型的口腔出血:
        • 因為口腔內濕潤,血塊不易結成,不易止血,傷口復合前血塊易脫落而再流血。
        • 因為唾液與血混合,好像流血不少,實際上並非如此,吞下血液易使孩子胃不適或有噁心、嘔吐發生,假如數小時後血仍不止,即應就醫。
      7. 嚴重性出血:頭部、眼、喉、頸、胃、腸、腎或膀胱出血皆屬嚴重性出血,不過這種出血不常見,出血可能是因受傷,也可能是出於自發性,視患者的嚴重程度而定,如果確定是此種出血,應立即就醫,假如不馬上處理,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
      8. 頭部出血:假如頭被重擊、從高處落下或頭部碰撞硬物,就須立刻就醫。症狀:
        • 頭被重擊或摔到頭部。
        • 感覺糊塗或飄渺。
        • 感覺昏沈或昏睡。
        • 失去知覺。
        • 視力不清、怕光。
        • 嚴重嘔吐。
        • 昏眩,笨拙、絆倒或跌倒、癲癇。
        • 無法解釋而持續的頭痛、藥物無效。
      9. 眼部出血:症狀
        • 眼或眼附近受傷。
        • 眼部腫脹。
        • 眼部瘀紫色。
      10. 喉及頸部出血:這種出血非常嚴重,因血液聚於喉可能阻礙呼吸,咳嗽或扁桃腺發炎都可能導致喉及頸部出血。症狀:
        • 頸部腫脹、吞咽困難。
        • 呼吸受阻而困難、窒息。
        • 頸部皮膚呈暗色。
        • 嘔吐出血,但無口鼻流血狀況,講話聲音有異。
      11. 腸胃出血: 症狀:
        • 咳出鮮紅或暗褐色血。
        • 大便帶血,呈黑色或瀝青色。
        • 腸胃疼痛,人很虛弱。
      12. 尿道出血: 發生於腎臟、膀胱、輸尿管和尿道,這種出血的主因是由於受傷或無緣無故而發生。多數都無特別致病因素,而多數膀胱出血皆因感染所致。症狀:
        • 鮮紅或茶褐色尿液。
        • 下背部疼痛或是由背部沿腿向下串走式的疼痛。
        • 一直疼痛或忽好忽痛,便尿時疼痛、頻尿(這也可能是膀胱感染症狀,需要 抗生素來處理)。
      13. 臀部或大腿肌出血: 各骼腰肌出血屬於嚴重性,應立即就醫,需數日時間注射凝血因子,否則大量積血留於肌肉內會造成嚴重後果。症狀:
        • 傷於臀部、鼠蹊部、腹部、臀股或下背部。
        • 於上述各部發生疼痛。
        • 伸直腿時或行動時特別疼痛。
      14. 胸部及腹部的損傷:情形較少見,但撞擊腹部可能會傷及內臟器官而有危險,外觀甚至看不出有任何瘀傷,或在撞擊幾小時後才感覺腹痛,故當小孩感疼痛時,父母不易聯想為腹部撞擊之故,所以任何的腹部疼痛最好先給醫師診治。當胸部肋骨的小肌肉出血時會感到疼痛,但是血友病病童肋骨斷裂的機率並不比其他正常的小孩高,如果您覺得擔心焦慮,可以與相關的專業人員討論,而且不論是腹部或胸部出血皆須由醫師診治,必要時需進一步住院觀察。

治療方法

血友病患最大的問題就是有經常性的出血,如果沒有做適當的控制與治療,可能會引發併發症,為了避免或減輕病患的出血問題所可能引發的後續問題,通常可從物 理、補給、藥物及整體醫療治療。血友病患出血的位置若於關節、韌帶、肌肉或是肌腱等等,通常急性出血之後,必須緊急處理止血,另外止血的後續物理治療也不可遺漏。

〈一〉物理治療

緊急止血的處理方法如下:

1. 保護患部:

也就是說在患者出血之後要立即保護受傷位置,並且停止活動,此時可以用護具或是擔架等等的輔助工具,幫助保護。

2. 避免移動:

避免繼續活動受傷部位,讓他休息一下,最重要的是不可接受按摩或是推拿。

3. 適當冰敷:

一般如果我們遇到運動傷害也是使用冰敷,希望能讓關節或是內部的出血止住,使用方式可以冰袋冰敷30分鐘,或者你也可以將患部放置18度左右的冰水中20分鐘,但需避免持續冰敷所造成的凍傷問題。

4. 繃帶固定:

再冰袋外面可以使用彈性繃帶固定、壓迫,但是為了避免凍傷,應該每兩個小時鬆開一次。

5. 提高患部:

冰敷加壓後將患部以枕頭墊高約20分鐘,腳板上下活動促使血液回流。

出血後約48小時,已經打針及適當的急性處理,出血部位不再繼續腫脹,接著就可以進行物理治療,首先要消腫,在採冷熱交替水浴法,結束浸浴後應將下肢墊高,並且腳掌要上下活動約10分鐘。

通常從消腫到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大約要一至六週左右,這個階段就是復原的關鍵期。所以持續的做熱敷→簡單的伸展運動→肌力強化運動→冰敷,不僅可以預防出血,也可以減少發炎或因運動所引起的肌肉酸痛。

〈二〉補充治療

補充血友病患所缺乏的因子,以A型血友病所缺乏的抗血友病球蛋白,是早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這種補充治療法,對於輕度或是中度出血的患者還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是嚴重出血、手術進行可能會因為血循環量與心臟負荷過大而無法發揮功效。

〈三〉補充治療有以下種類

優點

缺點

新鮮冰凍血漿

含各種凝血因子

輸注量太大,造成循環負擔

冷凍沉澱品

含第八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

可能帶有感染源

濃縮第八、 九因子

這是由成千袋血漿經過一連串萃取過程而取得的,純度高,較容易保存及方便攜帶。

價格昂貴及可能帶有感染源

基因工程製造第八、九因子

避免病毒的感染,同時不受血漿來源短缺的限制可大量製造。

價格昂貴

〈四〉補充治療可能產生的問題

大多數需要補充治療的病友都可能面臨居家治療的問題,因為以補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治療,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主要的副作用還是病毒感染,在基因工程尚未上市,許多血友病的患者因為需要注射凝血因子,常常因此而感染B肝、愛滋病病毒,等等。

〈五〉意外處理

血友病患者有可能因意外而出血,如果是輕度出血狀況不嚴重,只要以護創膠布予以牢貼即可止血,必要時要將患部抬高。但是如果是重度出血情況較多,最好先以繃帶壓迫包紮傷口以止血,然後迅速做可能必要之醫療措施 。

在進行醫護時,處理人員需穿戴「用後即拋式」手套,特別是當手上有未癒合之傷口時更是要注意,傷口表面則需以25%之消毒水予以全部清洗。

〈六〉藥物治療

對於輕度或是中度的A型血友病患來說,使用藥物治療,只要控制得當,也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如果血友病遇到特殊情況,例如進行牙科治療,醫師通常也會使用抗纖維溶解劑,來幫助患者止血。

除此之外,血友病患者有些用藥禁忌,例如不可使用含有阿斯匹靈的任何製劑及一般感冒藥、止痛退燒劑、抗過敏藥劑、鎮定劑、抗凝固劑等等,但是可以服用含有acetaminophen的製劑。

〈七〉整合資源

除了以上的治療之外,對於血友病患而言,問題不僅僅只有出血,牽引著患者、家人、甚至是社會種種問題,所以想要讓一位血友病患正常生活,整體的治療是不可缺乏的。

通常治療血友病的病患,小兒科醫師是絕不可少的,因為出血可能會引發的種種問題,則更需要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血液專科醫師、牙科醫師、社工或是心理醫 師、以及護理人員來為家屬講解有關於血友病的種種注意事項,這樣整體的醫療合作,為的就是讓一位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屬,能充分了解血友病,積極面對讓自己的人生也能活得更好。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血友病治療與教育運訓練中心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