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腦性麻痺兒肌肉痙攣

腦性麻痺

是兒童復徤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生率大約是千分之二,對家長而言,如何克服運動障礙,使孩子能行走,而且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應該是最大的期望。造成腦性麻痺的運動障礙的原因包括:動作控制能力不佳、 肌肉痙擎、肌肉無力、感覺異常、平衡不好…等,其中肌肉痙攣是造成高張型腦性麻瘅動作障礙的主因之一。肌肉痙攣是一種肌張力過強的現象,肌肉會不自主的收縮,無法放鬆。嚴重的肌肉痙攣,不僅會影饗運動功能(例如踮腳尖 走路,就是因小腿肌肉痙孿造成),還會造成肌肉短縮、關節變形,因此,如何有效降低肌肉痙攣,是治療高張型腦性麻痺的最大課題。

治療肌肉痙攣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包括正確的擺位、拉筋運動等,在復徤科還可提供輔具、電剌激等方法,此外還有口服抗痙攣藥物。但對較嚴重的肌肉痙攣,上述的保守療法,常不能達到明顯的治療效果。釺對嚴重的肌肉 痙攣,目前的治療新趕势,包括肉毒桴a毒素注射、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 肌腱延長術、脊祺内藥物注射,都可以有效降低肌肉張力,達到運動功能的進步。

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是由格蘭氏陽性菌一肉毒桿菌所產生的毒素,利用此毒素會使肌肉麻痺的原理,史考特博士在1981年開始將肉毒桿菌毒素來治療斜視,也曾用於治療眼瞼痙攣、半臉痙攣、痙擘性斜頭和皺紋等, 近十年來肉毒桿菌毒素大量運用在臨床治療上,也成為治療肌肉痙攣的新趨勢。

肉毒桿茵毒素是作用在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神經末稍,阻礙神經和肌肉之間的訊號傳遞,而使肌肉無法收縮,可有效降低局部的肌肉痙攣,對於腦性麻瘅、 腦中風、脊髓損傷、頭部外傷,或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在經過拉筋運動、輔具和口服藥物使用後,仍無法有效降低肌肉痙攣時,就可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治療,來改善痙攣造成的行動困難或日常照顧之不便。目前健保給付的對象為2歲至12歲的腦性麻痺,以及腦中風的上肢痙攣。

腦性麻痺兒肌肉痙攣

肉毒桿菌毒素抑制神經肌肉交接處的神經末梢,使肌肉無法收縮,因此可以直接注射在不正常張力的肌肉上,不需全身麻醉就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的肌肉痤攣,但藥效只維持約4至6個月,因此需重複注射。注射時先將粉狀的製劑用生理食鹽水稀釋,打入有不正常張力的肌肉,不需要全身麻醉。注射後,還需配合積極的復健治療,可能的併發症有:受注射肌肉的過度無力、注射處紅腫瘀青、頭痛、噁心、疲倦等。

目前肉毒桿菌毒素治療,不管是因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或脊髓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都可得到很好的功能改善。在上肢部份,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增進手指、 手腕的關節活動度,改善手功能;在下肢部份,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增進下肢的關節活動度,改善剪刀腳、踮腳尖、膝蓋彎曲等不正常步態。但注射前的評估、步態分析,和注射後的復健,都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關鍵。

除了肉毒桿菌毒素之外,酚劑注射也是治療局部肌肉痤攣的選擇之一,藉由將酚劑注射至運動神經(motor point),可降低局部的肌肉痤擎,藥效維持約4至6個月,因此也需重複注射,但是酚劑注射時,需電剌激定位,較為疼痛,目前大多用來輔助肉毒桿菌毒素劑量不足之處,或針對健保沒有給付肉毒桿菌毒素之對象。

對於下肢廣泛性的肌肉痙攣,可以接受選擇性背神經根切除術,這種手術是利用對腰椎背神經根選擇性的刀除,可有效改善剪刀腳、踮腳尖等不正常步態,還可達到降低全身張力的效果,但假如長期的肌肉痤攣已經造成肌腱短縮,或關節變形,則必須改用肌腱切開術或肌腱延長術等骨科手術。

針對全身性肌肉痙攣,除了上述的治療外,還有一個新選擇 --- 脊膜内藥物注射,其治療方式是以手術將浦和導管植入體内,經由幫浦和導管將降痙攣藥物(baclofen)持續注入脊髓體内,只需少量藥物就可以緩解嚴重痙攣, 可以將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在治療前先進行篩檢測試,確定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有效,再進行幫浦植入。此外也可根據患者的狀況调整不同的剤量,達到最大的功能改善。目前對於腦性麻痺、腦傷、 脊髓損傷引起的全身性肌肉痙攣,都有很好的療效報告。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部 楊佩瑜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