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顫抖與巴金森病的新科技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部 陳睿正醫師呂明桂醫師蔡崇豪主任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最主要的治療適應症為自發性顫抖症。顫抖症最常見的表徵就是手部無法控制的抖動,致使病人在拿碗筷時會因為不停晃動而無法進食。此病約困擾著40萬左右的國人,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生命,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活動都會帶來極大困擾。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顫抖與巴金森病的新科技

雙手不停顫抖的痛苦誰人知?

有些病人雖然四肢健全,卻因為自發性顫抖症而不能獨立生活,例如難以執行擠牙膏或刷牙等基本動作,需要家人在一旁幫忙。還有的病人是音樂家或畫家,他們的工作和雙手息息相關,卻因為顫抖症而受挫,不但造成家中的經濟負擔,可能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顫抖症對社交的壓力也可以想見,曾有病人抱怨他們在餐會上和重要客戶應酬,手舉著酒杯,卻無法控制的一直顫抖,場面好生尷尬。 

這些病人在過去大多是接受藥物治療,但大約有3成的病人,藥物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而無法適應。令人慶幸的是從2016年開始,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的應用,提供了一個不用開刀的非侵入性新選擇,有機會大幅改善症狀。

磁振導航超音波對顫抖症療效顯著

在傳統認知上,超音波是用於診斷疾病的工具,例如常見的肝臟超音波檢查。近20多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一直努力研究如何將超音波用於治療,也就是讓超音波的熱能聚焦在病灶,進而加以銷融。這個想法雖然簡單,但直到這幾年由於電腦硬體與資訊處理的能力大幅進步,才真正得以實現。 

2016年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利用磁振造影導航超音波治療顫抖症的結果,因其療效非常顯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署(FDA)旋即於同年通過此一治療方式,臺灣也在2017年核准磁振造影導航超音波儀器的使用。

此一治療的原理、操作過程與優勢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示意圖

磁振造影導航超音波是把1024個超音波探頭像安全帽一樣戴在頭上,然後就如同放大鏡將太陽光聚焦在一點之上,可將探頭上的熱能聚焦在腦部深層,特別是大腦深部視丘的腹中間核,用以治療顫抖症。 

儀器對準的位置和傳統的腦深部刺激術無異,精確度可以達到1公厘,好處是不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或放射線,因此沒有手術後出血與感染的風險,也不會有輻射線的後遺症。此外,最先進的地方是可以在術中即時利用磁振造影導引監測銷融的位置與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要在磁振造影儀器中使用的原因,使用時先將目標點溫度設定在50度以下,待確定效果後,再上升到接近60度完成治療。過程中如果發現目標需要再調整,可以隨時調整,並且不會造成腦部組織的傷害。

相較於腦深部刺激術在電極插進去之後就無法修改路徑,或者是修改路徑需要冒著出血與腦組織傷害的風險,聚焦超音波治療有著可以即時調整的優勢。不過,任何治療都有產生併發症的風險,因此治療方法的選擇還是要根據醫師的專業判斷,而無論是腦深部刺激術或聚焦超音波,中國附醫都有陣容堅強的團隊,可以給病人最好的服務。

巴金森病的顫抖症狀也能獲得改善

聚焦超音波目前除了已核准用於治療自發性顫抖症,對於巴金森病患者不自主顫抖的症狀,國際上今年有多篇研究報告指出,它改善巴金森症病患者顫抖症狀的效果也相當顯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是臺灣率先引進「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的醫學中心,期望能為顫抖症病人提供最完善的治療。

磁振造影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前後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1期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