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躺著睡不著 坐著一直睡

王伯伯由兒子陪同進來診間,才一坐下,王伯伯就懊惱地說:「我好幾天都睡不著了!」他兒子接著說:「我爸爸晚上說睡不著,便跟別人要了安眠藥回來吃,結果半夜起來上廁所時,頭暈、走路走不穩,一個不小心還跌了一跤。」

隨著年紀的增長,睡眠的狀況會有所改變。例如:老年人的睡眠需求比年輕時少,睡眠結構也不同,深層睡眠的比例會下降,比較淺眠且睡眠容易中斷。再

加上許多老年人白天的活動量減少,更使得晚上睡眠不佳的狀況惡化。

醫師詢問王伯伯的睡眠狀況,發現他有入睡困難的問題,半夜也會因為上廁所而中斷睡眠。了解睡眠問題之後,醫師開始詢問王伯伯的生活作息、情緒狀態、身體狀況及藥物使用情形。他兒子在一旁不禁疑惑的說:「睡不好與這些問題有關係嗎?為什麼要問那麼多?」

造成老人失眠的原因

除了原發性的失眠之外,失眠背後常常有著許多潛藏的問題,諸如:

  • 生活習慣白天活動量不足、飲用茶類或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過長的午睡…,這些生活習慣都會造成失眠。
  • 情緒問題憂鬱症、焦慮症都可能會影響睡眠,除了失眠症狀外,患者會有情緒上的變化,如:心情低落、容易擔心緊張、負面的想法;動力變化,如:食慾改變、失去興趣或活力。要特別注意的是,老人憂鬱也常以抱怨身體多處不適來表現。
  • 失智症除了記憶力、認知功能退化外,睡眠障礙也是失智症常出現的精神行為症狀。患者的生理時鐘不穩定,睡眠型態混亂。
  • 生理問題及藥物許多生理問題造成身體不適,也會影響睡眠。例如頻尿、夜尿、疼痛、咳嗽、呼吸不順等,這些問題都會使睡眠中斷而影響睡眠品質。另外,老人家常常合併使用多種藥物或是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有些藥物也會使精神較亢奮而造成失眠。

醫師評估後,發現王伯伯的情緒及身體狀況都還不錯。王伯伯提到從鄉下搬來兒子這裡住,因環境不熟悉,白天多半待在家裡,活動量較少。接著,醫師問王伯伯:「您睡不著時都怎麼辦?」

常見對睡眠的錯誤認知

人們對睡眠有些錯誤的認知,略舉數端如下:

  • 我一定要睡足8小時其實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原本就不同,如同前面提到,年紀增長後,睡眠的需求會比較少,因此如果太執著於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時,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壓力。
  • 過度擔心睡眠的問題。在固定時間就寢是個好習慣,但許多人一旦睡不著便反覆看時鐘,擔心自己不知道何時才能入睡。更嚴重的是,隔天起床後,從白天就開始擔心晚上睡眠的狀況,焦慮度愈來愈高,如此一來,晚上的睡眠便受到影響,因而加深了對失眠的恐懼,造成惡性循環。
  • 過度及錯誤的補眠。許多人如果前一晚失眠,隔天就會延後起床,或是想在午睡時把前一晚缺的睡眠補回來,結果白天睡覺時間過長,活動量下降,晚上更是難以入睡,久而久之就日夜顛倒了。

醫師發現王伯伯過度擔心自己睡眠的問題,睡不著時會一直盯著時鐘看。王伯伯問:「那我該怎麼做?醫師您一定要開藥讓我好好睡覺!」

如何才能擁有良好的睡眠?

  • 白天有足夠的活動量,適度的運動或是較為靜態的柔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白天參加活動也可轉移注意力,避免過度擔心睡眠的問題。要注意的是,睡前不要做激烈運動,也不要進行刺激或須高度注意力的活動。
  • 避免飲用茶類或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晚上(尤其是睡前)減少飲水量,可降低半夜起來上廁所而中斷睡眠的機率。
  • 盡可能固定時間就寢,建立好自己的生理時鐘。如果真的睡不著,可以暫時離開床鋪,做些放鬆的事情,待有睡意後再就寢。即使前一天沒睡好,還是要固定時間起床,避免生活作息混亂。
  • 藥物治療只是失眠治療的一部分,過度依賴安眠藥易出現濫用或成癮的問題,老年人使用安眠藥也易出現副作用,包括頭暈、跌倒、夢遊與影響認知功能,所以一定要依照醫囑小心使用。除了安眠藥,有些抗憂鬱藥物也有幫忙睡眠的效果,是另一種治療藥物的選擇。

在藥物使用及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及睡眠習慣後,王伯伯的失眠狀況逐漸改善。王伯伯還主動與醫師討論減少使用安眠藥的方法。最後,雖然有時候還是需要使用安眠藥,但王伯伯終於重獲良好的睡眠。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黃于真醫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