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中,又以膝關節炎最為普遍,患者的膝關節軟骨磨損,骨對骨的關節內部產生摩擦,因而引發關節僵硬、腫脹及燒灼疼痛感等症狀。病人常因怕痛而減少運動,活動量變少所帶來的負面結果將逐漸影響其他器官,並增加跌倒的危險。
%e9%97%9c%e7%af%80%e7%82%8e%e5%b8%b8%e8%a6%8b%e9%83%a8%e4%bd%8d-%e8%94%a1%e7%a7%89%e5%ae%b8.jpg)
現行醫療雖能減輕或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卻無法有效治療軟骨損傷,所幸近年來幹細胞的發展研究,對於促進細胞增生頗具斬獲,其方法是由患者自體脂肪組織提取幹細胞,待增生到足夠數量,即可移植到骨關節,稱得上是再生醫學最新型態的療法。
-%e8%94%a1%e7%a7%89%e5%ae%b8-01.jpg)
幹細胞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細胞,具有再生與分化的能力,可以增殖為與來源相同的細胞,亦可分化成為其他功能的細胞。
因為具有以上特性,所以幹細胞可用來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甚至可以建構出完整的器官。間質幹細胞除了具備自我更新、增生和分化成不同組織細胞的功能以外,也可以自行驅動至組織受損的地方進行修補。間質幹細胞的取得來源包括骨髓、臍帶、胎盤、脂肪等不同組織,可分化為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肌腱、心肌細胞、神經元和脂肪細胞等,在細胞治療、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上的應用,具有相當大的潛力。

但並不是每一個間質幹細胞都具有相同的增生、分化與治癒的能力,有些幹細胞的增生分化治癒能力強,有些幹細胞的增生分化治癒能力弱。根據長新生醫研究團隊的分析,在幹細胞表面具有胰島素生長因子1號受體(IGF1R)的幹細胞,其增生能力是不具備該受體之幹細胞的10倍;分化為其他細胞或組織的能力,是不具備該受體之幹細胞的3-5倍;對於某些疾病(如:腦中風)的治癒能力,是不具備該受體之幹細胞的5倍。然而,具有IGF1R受體的幹細胞,在整體幹細胞所占比例不到5%。增生分化治癒能力如此強大的細胞,含量卻這麼稀少,不免限制了幹細胞的儲存與應用效果。為此,長新生醫成功研發出可以增加IGF1R表現的培養液,能培養出具有IGF1R受體的幹細胞高達34.3-50%,如此便能儲存最原始最年輕的第一代間質幹細胞,未來取出應用時,這些間質幹細胞也因同樣具備高度的增生分化治癒能力,而擁有較佳的醫療效果。
下圖為經過90天的培養,具有IGF1R的間質幹細胞增生數量( ●符號 ) ,比起完全沒有IGF1R的間質幹細胞( ○符號 )與一般的間質幹細胞( ▼符號 ) ,增生數量可增加10倍。這代表只要設法增生具有IGF1R的間質幹細胞,就能在最小代數內達到所需使用的量。

症狀一出現就應採取對策
以自體脂肪幹細胞修復膝關節的實例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師 蔡秉宸 圖像設計/林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