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甲狀腺4大限碘類型
字體:

射頻消融術 微創縮小甲狀腺結節

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新陳代謝科 徐盛邦醫師

「甲狀腺腫瘤」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甲狀腺「結節」,許多患者會糾結於腫瘤及結節的不同,其實這兩者根本就是同一件事,只是稱呼不同罷了。當醫師說甲狀腺長了「腫瘤」,這句話並沒有負面指向癌症的意思,卻容易讓患者產生不好的聯想,所以我都稱甲狀腺腫瘤為「甲狀腺結節」,本文也以此名代之。 

射頻消融術 微創縮小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中出現腫塊(腫瘤),如果只出現1個結節,叫做單一結節,結節超過1個,則是甲狀腺多發性結節。甲狀腺結節是內分泌門診很常見的疾病,被檢查出結節的病人每每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由於聯想到癌症,因而終日愁眉苦臉,食不下嚥。 

壓力來自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醫師除了要分辨結節是良性或惡性之外,另一個重要工作便是幫助病人對於甲狀腺結節有正確的認知,期能降低他們的的壓力與擔憂。

甲狀線腫瘤射頻消融術可提供另一個治療選擇

甲狀腺結節95%以上是良性的

根據解剖型研究(死亡後接受解剖來探尋疾病發生率)或超音波檢查型研究(徒手檢查常會產生誤差,並且超過1公分以上的結節才比較能夠摸到,超音波檢查就不同了,連小到0.1公分的結節都不會錯過)等不同文獻,粗估在所有人口中,甲狀腺結節的盛行率超過30-40%,也就是每100個人中有30-40人長了甲狀腺結節,而在所有甲狀腺結節中,良性率高達95%以上。 

看到這裡,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應該可以鬆一口氣了。雖然得到甲狀腺結節並不是世界末日,但也因為盛行率這麼高,即便只有5%的惡性率,罹患甲狀腺癌症的人仍不算太少。所以我們在進行甲狀腺結節判讀時是十分謹慎的,除了超音波判讀還會加上超音波導引細針穿刺,目的就是落實早期篩檢,好讓病人得到早期治療。

用藥控制結節大小的效果不理想 

甲狀腺結節有大有小,雖然新的文獻告訴我們並非結節越大惡性率越高,但是較大的結節常會造成局部壓迫以及有美觀的考量。目前以藥物控制結節大小的效果相當不理想,這使得許多病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有甲狀腺結節,卻只是消極的追蹤,好像拿結節沒有辦法,只能等它慢慢變大。但是話說回來,如果為了良性結節就安排甲狀腺手術,病人也會擔心這樣的處理是不是太過積極了?

大家必須了解,傳統治療甲狀腺的手術是伴有一些風險的,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手術疤痕、傷到控制聲帶的神經(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等等,於是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等微創治療應運而生。

射頻消融術可明顯縮減結節體積 

什麼是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在局部麻醉下,經由超音波導引,將電極針放入甲狀腺結節中,藉由交流電的釋放,周邊組織分子會相互摩擦產生熱能,再透過熱能令局部組織產生凝固性壞死,進而讓甲狀腺結節縮小的微創手術,即為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

甲狀腺結節經過射頻消融之後,會一點一點的吸收,體積漸漸縮小。根據目前文獻的報告,消融術後3個月,結節體積大概可減少約50%左右;消融術後6-12個月,結節體積則可減少約70-80%,有效緩解原本的局部壓迫症狀及改善美觀。

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的適應症 

適合做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的病人,可分為4種: 

1.必須確定是良性結節。因為一旦結節經過消融術治療後,其超音波成像表現就會像是惡性的,雖然只是看起來像,而非變成惡性,依然是良性結節,但若一開始沒有確定是良性結節,後續追蹤將會產生許多疑慮,所以術前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2.甲狀腺癌症手術後有殘留或轉移的情況。 

3.甲狀線微小乳突癌,也就是結節小於1公分的乳突癌。鄰近亞洲國家對此已完成許多例的射頻消融治療,效果相當好。

4.身體狀況無法承受手術或全身麻醉的病人。

關於第2到第4種情況,在此要特別強調,如果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且能承受外科手術,外科手術仍是目前最推薦的標準治療。

雖然低風險但仍可能產生副作用

儘管射頻消融術似乎是一個低風險而微創的治療方式,但病人及家屬還是必須了解此一術式的缺點及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聲音沙啞(或其他相關神經的損傷):大部分的神經損傷可以在術後3個月內恢復,但仍有極少數病人會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射頻消融術要在局部麻醉下施行的原因,目的就是要降低聲音沙啞和神經損傷的風險。 

●結節破裂:機率低,萬一發生,一般是給予止痛藥及抗生素,並加以觀察。 

●疼痛:疼痛反應因人而異,但一般在術後1-4天就會明顯改善。 

●皮膚燙傷:治療比較淺層的結節時,有可能發生。 

●出血:因程度不同,治療的方式也不同,但大多數會自行消退。

射頻消融術是一個發展很成熟的技術,已經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例如它早就是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近幾年由於儀器設備的發明及超音波技術的進展,才逐漸開始運用在甲狀腺。甲狀腺腫瘤射頻消融術,在臺灣屬於較新穎的治療方式,只有少數醫院可以提供,中國附醫也預計於今年上半年開始進行,希望帶給病人更多及更先進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6期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