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甲狀腺4大限碘類型
字體:

糖尿病患的運動

糖尿病運動

運動對糖尿病患的益處

  • 增進體能,控制體重,幫助控制血糖,改善血脂肪型態,降低心臟病的機率
  • 幫助控制血糖︰短時間激烈運動消耗醣類為主;運動後血糖降低現象可持續24小時之久;運動可降低胰島素抗性,減少對藥物之需求

運動中合併症的防範

  • 主要的危險:低血糖!
  1. 低血糖的症狀︰暈眩,冒冷汗,心跳加快
  • 其他不良影響︰冠狀動脈心臟病之惡化,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惡化,如視網膜出血或剝離,蛋白尿增加,因足部感覺不良造成傷害,高血糖,酮酸血症,姿態性低血壓等等
  • 運動時調降胰島素的劑量: 須詢問您的醫師!運動前可能需要額外進食
  • 注射胰島素部位的選擇: 避免注射於收縮頻繁肌肉附近,一般建議:腹部較好
  • 偶爾運動者︰運動前,中,後監測血糖
  • 有計畫之規律運動(劑量調整前,請詢問您的醫師!):
  1. 單獨以中效胰島素控制者︰早晨劑量調降1/3,或分1/3劑量在傍晚注射
  2. 中效+短效︰運動前不打短效胰島素
  3. 多次短效注射者︰運動前劑量調降30~50%,運動後視血糖值或憑經驗追加
  4. 使用胰島素幫浦︰調降運動時基礎注射率,調降或省略餐前追加劑量。
  • 適當的注射時間
  1. 避開胰島素的最大作用時間(短效:注射後三小時,中效:注射後10小時);如:7am注射 RI+NPH:避免上午十點及下午五點左右運動
  • 運動前及運動中補充糖分
  1. 中等以下強度(< 300 kcal/hr,如快走)短於30分鐘:不補充
  2. 長於30分鐘或較激烈時,運動前以及運動中每30分鐘補充含糖10~15公克之食物(半杯可樂,一片土司)
  3. 短時間,低強度運動,如騎單車,散步半小時,運動前血糖低於100mg/dl:每小時補充10~15公克糖分,高於100mg/dl:不須額外進食
  4. 中強度(200~350kcal/hr)慢跑,游泳一小時低於100mg/dl:運動前25~50公克,運動中每小時進食10~15公克糖分。                                        血糖100~180 mg/dl:運動中每小時進食10~15公克糖分,180~250mg/dl:不須額外進食
  5. 劇烈運動(>350 kcal/hr)跑步,足球,網球單打低於100mg/dl:運動前先進食50公克糖分,血糖100~180 mg/dl:先進食25~50公克糖分,       血糖180~250mg/dl:運動中每小時進食10~15公克糖分
  • 加強對低血糖症狀的認知
  • 其他增進安全的措施:攜帶卡片,避免獨自運動,每天固定時間運動

糖尿病人的運動計畫大原則

  1. 小於35歲,無併發症者:運動量無須限制
  2. 超過35歲,長期沒有運動習慣,有10年以上病史之患者,以接受運動測試及運動處方為宜;最好接受體檢,以查明是否有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週邊或自主神經病變等併發症
  3. 運動前之安全血糖範圍︰100~250 mg/dL
  • 暖身及冷卻︰5至10分鐘,身體柔軟運動或輕度有氧運動
  • 運動類型:較理想者為︰使用大肌肉群,低阻力,低負重,高重複性,如游泳,騎單車,慢跑,快走;避免閉氣用力之運動如舉重,伏地挺身
  • 運動強度:常以心率當作指標
  • 運動頻率:每週三次以上
  • 運動時間:20至40分鐘(不含暖身及冷卻);時間過短不易達到運動效果;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低血糖
  • 運動的時刻:飯後60~90分鐘;注射胰島素後至少一小時

併有視網膜病變時,開始運動前應請教您的醫師

  • 背景性視網膜病變:仍可運動
  •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血壓或眼壓升高可能導致網膜出血或剝離
  • 避免:會使血壓上升太多的運動(收縮壓不應高於170mmhg)、會造成頭部反覆衝擊的運動、需要彎身使頭部低於腰部的運動、等長收縮運動如舉重、過度劇烈的上肢運動、不要在用力或負重時閉氣或吸氣(吐氣較好)
  • 較適合的運動︰低強度之游泳,騎單車,或走路
  • 下列情況應避免運動:最近有玻璃體出血;剛接受雷射治療後

併有腎臟病變時

  •  運動時仍應避免血壓上升太高。體能比較差的病友,開始時可採分段式運動;須接受透析的患者,運動可改善糖分耐受性及胰島素感受性

併有神經病變時,運動應注意事項

  • 下肢感覺較差者︰避免足部撞擊性運動;穿著適當運動鞋,大小適中,可吸收衝力;穿鞋不要超過五小時;運動前及運動中檢視足部
  • 自主神經病變患者︰運動強度不宜太激烈,最好能時時監測血糖

併有週邊血管病變時的運動

  • 長期進行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能減緩週邊血管病變之惡化
  • 運動中腿部發生不適時:若可藉轉移注意等方法改善,則可繼續運動;疼痛加劇才暫停休息,一旦疼痛消失時應繼續走

結語

  • 對自己在運動中的身體反應須有清楚的了解,並知道如何針對各種身體的反應做出調適,可以增加運動的效果及安全性。
  • 飲食、藥物、運動,三管齊下,控制糖尿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部 孟乃欣主任】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