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搔癢的粉紅色疹子的病因與種類
字體:

風濕病之症狀

摘要重點整理:

肌筋膜疼症候群的特色是局部肌筋膜之疼痛,通常具有激發點,會引起典型之轉移痛。全身症狀之有無,有助鑑別診斷,若病人持續高燒38.5ºC以上,必須考慮感染、惡性腫痛,或全身性發炎疾病如血管炎、紅斑狼瘡、成人型史迪爾病等。而肌纖維痛之病患常自覺微熱,體溫測量卻為正常,體重降低而伴隨發燒,常在發炎性疾病或腫瘤疾病發現。

疼痛

台灣大部份病患,無法正確敘述疼痛的部位,最好的辦法是請病患用單一食指清楚明白指出其疼痛之部位,並須注意是關節本身或係周圍之軟組織?醫師必須詳問病人之疼痛為持續或間歇、全身或局部,對稱或不對稱?疼痛在活動後是改善或加劇?輕微活動可減輕發炎性之疼痛,而不能改變骨關節炎及肌纖維痛之疼痛。若負重或站立時下肢疼痛,則可能為下肢載重關節之關節炎。 一日之中何時最為疼痛相當重要,發炎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通常是晨間僵硬或疼痛加劇長達一小時以上,而日間活動後逐漸改善。但骨關節炎病患日間活動後,疼痛逐漸加劇,到傍晚時更為厲害。關節若有夜間疼痛現象,關節構造可能已嚴重受損,就必須注意是否為嚴重的骨關節炎、肩旋轉韌帶 (rotator cuff) 完全斷裂,癌症或細菌性關節炎,其他關節炎症很少半夜痛醒。

shutterstock_156134798

肌筋膜疼症候群的特色是局部肌筋膜之疼痛,通常具有激發點,會引起典型之轉移痛。個別的肌肉有不同的激發點(trigger Points)及不同的轉移痛(referred pain),激發點處通常可發現有局部之痛點及繃緊之肌束,觸壓時有時可引發局部之抽動或彈跳。有些肌筋膜疼症候群病患僅有局部之酸疼,但有些病患卻更伴有自主神經症狀如耳鳴、流淚、眩暈、心跳等症狀。有時頸部之肌筋膜痛症候群,病患之主訴僅為手麻、腳麻,而疼痛卻不厲害,在臨床上更加混淆。急、慢性肌筋膜疼症候群引起之胸痛,被診斷為心肌梗塞或狹心症時有所聞。而腹部之肌筋膜痛症候群以便秘或腹瀉,甚至症狀酷似急性腹症之表現皆有可能。有些病患可能伴有失眠焦慮,被診斷為焦慮症、慮病症、憂鬱症,長久治療不見起色,甚至更多病人可能被作了許多不必要之檢查。一般辦公室工作者,易患頭頸部、腰部肌筋膜疼症候群,勞動者易患有急性或慢性之背疼,絕大多數為背部或臀部之肌筋膜疼症候群,但常被誤診為長骨剌或椎間盤脫出。有許多老年人常有膝痛無法蹲下,常見之原因為下肢肌肉之肌筋膜疼症候群。而己有關節炎之病患更易患有肌筋膜疼症候群,若不察而一昧加重消炎止痛劑,非僅無效且更易造成副作用。

僵硬 (stiffness)

炎性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多肌痛 (polymyalgia rheumatica) 等病患,患部在早晨起床後會有超過一小時以上之僵硬,活動後較鬆軟,但若久坐再起時,又會感覺僵硬。此種僵硬在其他之膠原血管疾病如紅斑狼瘡也會發生,但較為輕度。  

腫脹 (swelling)

關節炎發生腫脹是在關節本身,但復發性風濕症之腫脹也有可能在關節周邊組織,而不在關節上。若整個肢體腫脹則可能為為為淋巴浮腫。  

軟弱無力 (weakness)

風濕病的病人常會自覺軟弱無力,但並無肌肉疾病,此時就必須要特別詢問上樓梯,由矮椅站起,舉臂過肩或過頭時有無困難?若患者有以上任何一種困難時,須注意有無肌肉疾病。而若僅有一肢軟弱,則必須注意神經疾病。

全身症狀 (constitutional symptoms)

全身症狀之有無,有助鑑別診斷,若病人持續高燒38.5ºC以上,必須考慮感染、惡性腫痛,或全身性發炎疾病如血管炎、紅斑狼瘡、成人型史迪爾病等。而肌纖維痛之病患常自覺微熱,體溫測量卻為正常,體重降低而伴隨發燒,常在發炎性疾病或腫瘤疾病發現。

雷諾氏現象 (Raynaud’s phenomenon)

雷諾氏現象問診相當重要,典型之雷諾氏現象為遇冷或緊張時,手指末端顏色變白或灰,覺得麻木,有時伴有痛感,而後手指充血時顏色變紅,有燒灼感或疼感。有雷諾氏現象之病患必須考慮紅斑狼瘡、CREST症候群、乾燥症候群或全身進行性硬化症。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科副院長 藍忠亮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