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類風濕性關節炎簡介

類風濕性關節炎01

摘要重點整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是一種慢性且持續性的關節發炎疾病,主要影響四肢的關節,但也會侵犯頸椎及顳顎關節等。同時,也可能累及身體其他器官,如:眼睛、皮膚、肺部、心包膜和血管等。類風濕性關節炎不但影響患者本身身心狀況,也同時影響家庭乃至國家。類風濕性關節炎世界各地的盛行率約為1%,在台灣的發生率則約為0.4%。

危險因子

  • 女性多,女男比約 3:1 左右
  • 好發於35-50歲成年人
  • 基因
  • 環境因素(如抽菸、感染、牙周病等)

症狀

  1. 類風濕性關節炎約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初始只有一些不典型的不適,例如: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之後才出現滑囊膜發炎。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病人剛開始是以局限在一個或數個關節炎。約有10%的人是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關節疼痛來表現,多伴隨有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
  2.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成滑囊膜發炎引起關節腫脹、壓痛、活動不良。關節僵硬則出現於長期間不活動之後,例如:清晨剛睡醒時。典型會僵硬超過1個小時以上。
  3. 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手部的近端指關節和掌指關節。早期的手肘侵犯會引起伸屈不良,膝關節侵犯則易引起慢性關節積液,或造成貝克氏囊腫。腳部、腳踝也會受侵犯。
  4. 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如:眼睛、皮膚、肺部、心包膜和血管等,故可合併有乾燥症或肺間質纖維化等併發症。

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需由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經由臨床症狀徵候、實驗室血清學檢驗和影像學檢查(如X光或超音波等),來做綜合評估判斷。 目前依據的診斷條件如下:

類風濕性關節炎02

治療

  1. 衛教及心理治療
  2. 藥物治療
  3. 物理(復健)治療
  4. 骨科手術治療 (如肌腱斷裂或關節嚴重變形)

藥物

  •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具消炎、鎮痛及消腫的功效。其效果出現快,通常在數小時或數日內見效,但其效果會因患者及其病情而異。「第二型環氧化酵素COX2抑制藥」健保給付在RA患者上使用,可減少消化性潰瘍或出血的副作用。
  • 類固醇: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急性發炎有卓著的療效,能迅速消炎、止痛與消腫。
  • 改變病程的抗風濕藥物:包括必賴克廔(hydroxychloroquine)、斯樂(sulfasalazine)、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安思平(Imuran, Azathioprine) 、環孢素A(Cyclosporin A)和艾炎寧(leflunomide)等。這類藥物通常要服用較長時間後(約2至8週),才會出現療效。同時,使用初期時應該注意是否有副作用(包括:白血球降低、肝功能異常等),但發生率不高,且只要定期監測和調整劑量,即可避免絕大多數的併發症。
  • 生物製劑:針對傳統口服藥治療效果不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目前健保已給付6種能有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
  1.  Etanercept ( Enbrel 恩博)
  2.  Adalimumab (Humira 復邁)
  3.  Golimumab (Simponi 欣普尼)
  4.  Abatacept (Orencia 恩瑞舒)
  5.  Rituximab (Mabthera 莫須瘤)
  6.  Tocilizumab (Actemra 安挺樂)

類風溼性關節炎01類風溼性關節炎02

復健

  • 運動治療:包括主動及輔助性關節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園藝、編織等。另外,在溫水池中進行運動治療,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促進肌肉放鬆外,並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
  • 熱療與冷療:熱療可以減輕疼痛及肌肉痙攣,使關節活動更容易。冷療可暫時止痛及降低肌肉痙攣,因此,在運動前以冷敷袋治療疼痛關節,可使運動治療更易進行。
  • 支架:用於減輕關節負擔,穩定關節並增進功能。
  • 輔助性器材:這些器材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不至於因多處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導致事事需假手他人。與行動能力有關的輔具包括:特製拐、助行器及輪椅;與其他活動能力有關的輔具則包括座椅、桌子以及床鋪的修改。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科 黃建中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