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發現,他的血糖382 mg/dL,糖化血色素11.2%,診斷為糖尿病。李先生問:「糖尿病不就是消渴症嗎?那我現在應該怎麼進補?」李太太埋怨他光想著吃,並說:「糖尿病是要控制飲食的,醫師你說是不是?」李先生的弟弟接受糖尿病治療已有多年,他插嘴說:「我有糖尿病,但什麼症狀都沒有,還變胖呢!糖尿病不是消渴啦!」你一言我一語,診間裡好不熱鬧。

糖尿病自古就有,患者還在持續增加中
中醫的消渴方,並非適合所有糖尿病患
當糖尿病患沒有消渴表現時,治療消渴的處方就不見得適合了。從中醫的角度而言,第2型糖尿病前期至初期,病患體型傾向肥胖,容易倦怠,表現的證型是氣虛痰濕。這個情形就像一部引擎馬力不足的貨車,面對逐漸增多的載貨量及日漸泥濘的道路,自是無法順暢行駛。一開始可能是多開幾趟來達成預定的載送量,但車子的性能漸漸會感覺力不從心了。此時只是氣虛痰濕,尚不屬於消渴的範疇,中醫治療的主要方法為「健脾益氣、理氣化濁」。若以貨車來比喻,可說是從暢通引擎的輸油管路及改善道路品質來提高車子的行車效能。
治療糖尿病,中西醫使用的方法大不同
比較中西醫治療,西醫針對血糖的治療是改善引擎馬力不足的問題,較為直接,中醫的治療方式就有點拐彎抹角,然而在尚未出現能直接降血糖藥物的19世紀之前,相較於西醫束手無策的無奈,卻也不失為別出心裁的方案。
治療要有效,中西醫結合越早開始越好
大凡我們買了新車,即使性能正常,里程數一到,也會送廠保養,可是對於自己的身體卻往往要等到後期,口服降血糖藥效果不彰,醫師建議要使用胰島素時,才想試試中醫是否有回春妙手,能否救回瀕臨喪失的胰島腺功能。這就好像一部因使用過度,引擎已接近完全損壞的車子,才希望保養廠上上潤滑油之後還能再開個十幾二十萬公里,豈不令人啞然失笑。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應始於早期而非晚期。
中醫調理的長處也不是降低血糖數值。中醫善於觀察神色舌脈,乃是從微細的跡象去觀察身體運作的順暢與否。檢驗數據就好像汽車修配廠利用儀器去檢測車子的性能,但除此 之外,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可以聽聽引擎聲、轉轉方向盤、踩踩煞車的鬆緊感,去體會車子是否不順,而不是光看數據上所呈現的馬力有多強,扭力有多大。雖然間或可能因為調節之後使引擎性能大幅提升,正如有些患者結合中醫調理而使血糖大幅改善,但那並不是我們的目的。簡言之,結合中醫治療的要點是希望身體機能運作得更為順暢,若純粹只是為了降血糖,西藥還是比較能夠直接見效。
防病於未然,部分中藥有益於及早養生
中醫部分藥物也有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的功效,且因中藥來自天然,部分藥物可從養生的立場作為健康食品提供病患及早使用。此外,西醫目前已知的機轉也只能除去部分障礙,關於這一部份,博大的中醫藥寶庫或許還能提供額外的助力,是未來進一步研究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