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這些人不能外食...
字體:

心搏過緩

心搏過緩
介紹
一、介紹

  • 一般成年人在休息狀態時的正常心跳的範圍每分鐘介於60~100之間,心搏過緩的定義為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睡眠或有運動習慣的人心搏過緩可是為正常生理現象。不過,如果心臟電氣傳導有問題,也會造成心搏過緩,導致許多臨床症狀,甚至造成生命威脅。本篇主要是針對病態性心搏過緩來做相關介紹。

 二、影響器官部位

  • 心臟的電氣啟動處和傳導路徑

三、種類

  1. 竇房結異常
  2. 房室傳導阻滯
  3. 分支束阻斷

症狀

心搏過緩會因為到達腦部血流不足,而造成一些臨床症狀,但嚴重者會造成心臟停止

一、症狀

  1. 疲累
  2. 頭暈
  3. 胸痛
  4. 心悸
  5. 氣喘
  6. 昏厥
  7. 心臟停止

病因

正常心臟跳動是由右心房的竇房結發出電氣衝動,把電刺激經由房室結、希氏束、左右分支束,再把電氣傳到心室完成完整的心臟收縮 (如附圖)。只要這條傳導路徑的一部分有問題,就可能造成心搏過緩。通常醫師是利用心電圖來察覺與診斷各種心搏過慢的問題。

一、竇房結異常:

  1. 常發生在50~60歲以上的族群,表現為竇房結放電速率過慢,造成整體心跳次數下降。可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
  2. 外在因素
  • 自律神經
  • 藥物
  • 甲狀腺功能低下
  • 低體溫
  • 睡眠呼吸中止
  • 迷走神經活性上升
  1. 內在因素
  • 病竇症候群: 可因為老化功能退化,或竇房結被纖維化組織取代,造成放電次數或頻率下降
  • 冠狀動脈疾病
  • 感染疾病等

二、神經傳導阻滯: 心房竇房結放電速率正常,但接下來的神經傳導組織,因老化或藥物等因素,造持傳導速率變慢甚至阻斷,導致心室收縮與心跳速率下降。

  1. 可分為房室結阻斷與分支束阻斷
  2. 房室結阻斷可分為三級
  • 第一級:房室節傳導速率變慢,但所有心房電氣活動都還是能傳到心室。通常沒有症狀,也不需要治療。
  • 第二級:房室節傳導速率除了變慢之外,有部分心房衝動無法傳到心室,因此會有遺落心跳。在嚴重傳導阻斷的情形下可考慮放置心律調節器。
  • 第三級:所有心房衝動都無法傳到心室,稱為完全房室阻斷。這時心室只能依靠自身的放電來收縮,但速率往往變得非常慢,嚴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通常須放置心律調節器。
  1. 分支束阻斷: 除非左右分支束都有問題,否則心臟電氣衝動仍可傳遞。
  • 右束支傳導阻斷: 通常臨床上沒有症狀,也不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需特別治療。
  • 左束枝傳導阻斷: 通常代表心臟本身有結構上的問題(例如: 心肌缺氧或心肌病變),可能要請醫師做進一步詳細檢查。

危險因子

一、心臟疾病

  1. 心臟傳導系統退化
  2. 心臟發炎:例如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3. 心肌梗塞
  4. 先天性心臟病

二、身體狀況

  1. 年紀
  2. 甲狀腺功能低下
  3. 低血糖
  4. 電解質不平衡:鉀離子過高或過低
  5. 睡眠呼吸中止

三、藥物使用,包含beta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毛地黃、抗心律不整藥物、adenosine、clonidine、鋰鹽等  

併發症

心搏過緩會造成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較嚴重的心搏過緩會導至心絞痛、心臟衰竭、心臟停止甚至死亡。  

診斷及化驗

一、病史詢問

  1.  症狀
  2.  危險因子

二、理學檢查

  1. 檢查血壓、脈搏快慢以及是否規律、四肢循環情況、頸靜脈壓力、聽診:是否有心雜音、肺部是否有積液

三、實驗室檢查

  1. 血液檢查:可看血糖、電解質濃度、甲狀腺功能、藥物濃度等
  2. 心電圖:
  • 靜態心電圖 : 偵測心臟的電波以了解心臟電氣傳導情形或是心臟是否缺血。
  • 24小時心電圖 : 許多心律不整或心搏過慢,往往只在一天特定的時候發生,因此一般醫院的靜態心電圖,不一定能偵測到這類心律不整的存在。因此,利用全天候24小時攜帶式的裝置,可紀錄全天的心臟節律,提升心律不整或心搏過緩診斷的準確度。
  1. 心臟超音波:針對特定懷疑有心臟結構病變的病人(如: 左束支傳導阻斷),可利用心臟超音波來檢查心臟大小、結構、心室收縮情況,並評估是否有瓣膜逆流逆流之情形。

治療方法

除了高度傳導阻斷等特定狀況,沒有症狀者大多不需要治療;有症狀者要找出造成心搏過緩的原因加以矯正,若是不能矯正的因素就要考慮藥物或節律器等治療。

一、心搏過緩在藥物治療方面沒有顯著效果,但急救時可經由靜脈給予atropine或 isoproterenol可快速加速心跳。

二、心臟節律器

  1. 可分暫時性與永久性心臟節律器:
  • 暫時性心臟節律器: 經由大腿骨靜脈或經部內頸靜脈,將節律器導線置放到心室,利用體外的電池放電,維持病人心跳。
  • 永久性心臟節律器: 電池放置在胸壁皮膚下,依照不同的心搏過慢形式,將一至兩條導線經由靜脈放置到心房或心室。導線可以偵測心臟節律,若心跳太慢可產生電氣衝動以維持正常心律。在置放後,一般每半年至一年需追蹤功能一次,平均約每八至十年需置換皮下電池。
  1. 建議放置者
  • 竇房結功能異常,並伴隨症狀
  • 第三級房室阻斷
  • 第二級高度房室阻斷
  • 急性心肌梗塞伴隨高度房室阻斷者: 在緊急狀況下,可先放置暫時性心臟節律器。許多患者在接受緊急心導管將心血管打通後,傳導阻斷便會恢復。但若是血管打通後,仍持續有高度傳導阻斷之現象,便要考慮放置永久性心臟節律器。

心搏過緩

三、危險因子的處理

  1. 調整會造成心搏過緩的藥物: 停用可能會造成心搏過緩的藥物
  2. 校正可能造成心搏過緩之電解質不平衡,譬如高血鉀等

四、急救

若病人因心搏過慢出現休克的現象,包含低血壓、意識改變、小便減少等,可先給atropine、epinephrine或dopamine等提升心跳血壓之強心藥物,校正可能造成心跳過慢的原因,並考慮先放置暫時性心律調節器,以穩定生命徵象。若心律一直無法恢復,再考慮放置永久性心臟節律器。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王淑瑩醫師 校閱/心臟血管內科 王宇澄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