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脈血氣體分析
檢查目的
- 監測動脈血液中氧氣及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了解其肺部內氣體交換的情形。
- 了解體內酸鹼平衡的情形。
- 監測疾病嚴重進展的程度,以作為治療的參考。
- 可用來幫助醫護人員作為患者經呼吸治療處置的效果評估。
適應症:呼吸系統疾患,心臟血管系統功能障礙,腎臟功能異常,休克等。
項目 | 正常數值 | 臨床意義 |
pH值 | 7.35-7.45 | 反應血中酸鹼平衡狀態 |
氧分壓2 | 80-100毫米汞柱 | 反應動脈血中含氧濃度 |
二氧化碳分壓2 | 35-45毫米汞柱 | 反應病人換氣能力 |
HCO 3 | 24±4毫克當量/ L | 反應血中重碳酸鹽濃度 |
BE | 0±2毫克當量/ L | 反應酸鹼平衡狀態 |
血氧飽和2 | 97-98% | 反應血紅素攜氧能力 |
2.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原生B型利鈉利尿胜
檢查目的:
是一種神經荷爾蒙,當左心室功能不良時,NT-ProBNP會被分泌出來,其目的在於補償心室壁的擴張,減少心室的負荷。我們只要抽取血液,然後測試其濃度值,即可診斷是否患有左心室收縮功能不良及心臟衰竭。此外,NT-ProBNP 的濃度和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的心臟衰竭分級呈一定比例增加,所以我們可藉由NT-ProBNP 血中的濃度清楚判定病人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
適應症: 心臟衰竭
%e7%9a%84%e6%a8%99%e6%ba%96-01.jpg)
3. 心肌梗塞酵素 (CPK, CKMB, Troponin I):
檢查目的:
當心臟血管嚴重或完全阻塞,造成心肌細胞缺氧而壞死時,會從壞死的心肌細胞釋放出心肌梗塞酵素。因此只要藉由血液檢驗這些指數,便可以知道病患有無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 CK,CK-MB isoenzyme:於心肌梗塞時,胸痛後3-12小時,CK-MB開始上升,在24小時達高峰,於48-72小時回復到正常。
- Cardiac troponins:測量心肌專一的troponin I及troponin T可提供比CK-MB更高的敏感度與準確度,其在心肌梗塞後3-12小時上升,在24-48小時達高峰,於5-14天回復到正常。
適應症:
在胸部悶痛後4-6小時內,若有CK-MB或troponin上升的話,可診斷有心肌梗塞。
【校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內科 王宇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