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腦出血性中風
腦中風是國人常見之疾病,也一直是十大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在台灣,45歲以上人口平均每千人即有二十位腦中風患者,而腦中風後,大約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會死亡,其餘病人中,只有百分之十五完全康復,剩下的一半病人會有輕重不等之後遺症,需要復健,由此可知腦中風治療的重要。而腦中風一般分為腦梗塞性中風和腦出血性中風,其中腦出血性中風雖然僅占百分之廿二,但其卻佔腦中風死亡病人的百分之六十,可見其至致死率相當高。
二、腦出血性中風的治療
傳統腦出血性中風的治療包內科及外科治療
內科治療主要為血壓的控制及腦壓的治療,而外科治療一直仍停留在開顱術及立體定位血塊抽取術的階段,因此,目前本院神經外科發展另一新方法,即內視鏡腦出血清除術,其結合了開顱術及立體定位血塊抽吸術的優點,不僅能迅速減壓,且傷口迷你,對正常腦部傷害少,血塊清除率也和開顱術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病人神經復原程度較傳統手術高
三、何謂是內視鏡腦中風血腫清除術?
利用2.7毫米大小之內視鏡,經過6毫米大小之工作管道,由前額頭皮切3公分傷口,經迷你1公分鑽孔直接到血腫位置,清除血腫。如圖一。
圖一: 腦出血內視鏡手術: 將2.7毫米大小之內視鏡經過6毫米大小之工作管道,經迷你鑽孔直接在血塊位置拿取血塊(左)6毫米大小之工作管道(右) 內視鏡經由套管手術


四、內視鏡腦中風血腫清除之優點?
傷口小且對腦部傷害較小,可以直接抽吸血塊外,也可立即止血,故血塊清除率較立體定位手術高且迅速;而立體定位因無法止血術後再出血率高,因不必經過複雜的開顱術,手術時間比傳統開顱術減少一半。 如圖顯示內視鏡傷口約3公分,較傳統手術小
五、內視鏡腦中風血腫清除術後神經復原程度
由於內視鏡清除率最高,且傷害最小,故術後平均肌力可增加2-3分(一般肌力分1-5級);術後病人患側有機會恢復活動,不致於完全癱瘓,此為內視鏡手術最大優點。
六、常見腦出血的治療實例 :
A:右側背殼腦出血,術前血塊約100毫升(上圖), 內視鏡手術後,血塊幾乎全部清除(下圖)






B:右側視丘腦出血,術前血塊約50毫升(上圖)
內視鏡手術後,血塊幾乎全部清除(下圖)
C:腦室出血,術前血塊約40毫升(上圖),內視鏡手術後,血塊幾乎全部清除(下圖)
D:術中影像相當清析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部 陳春忠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