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就能驗出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美國鹽湖城山間醫學中心(Intermountain Medical Center Heart Institute in Salt Lake City)團隊發表於「美國心臟專科學院年會」的研究指出,兩個與調控基因功能有關的「微型核醣核酸(microRNA)」,在突發性心肌梗塞發作的前2 週會急遽減少;研究人員認為,該微型RNA在體內的變化,可望成為評估短期心臟病風險的指標。
美國每年有71.5萬人心肌梗塞發作,病發時冠狀動脈完全堵塞,血液無法輸入心臟,而心肌只要失去氧氣及養分的補給超過10餘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的壞死,甚至造成心臟衰竭。 山間醫學中心心血管研究實驗室主持人奧薩娜葛蘭科(Oxana Galenko)所主導的團隊,從近3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檢體中,篩選出30餘人,這些患者在抽血後44天內,都發生嚴重的心肌梗塞,結果發現大約在心肌梗塞的前2週,患者體內的微型RNA 122及126號都突然發生遽降的情形。
RNA係由帶有遺傳基因密碼的去氧核醣核酸(DNA)「轉錄」而來,然後再「轉譯」成蛋白質,蛋白質則負責調控各種生理運作,這一連串的變化稱為「基因表現」,也就是基因影響生物活動的方式;近20年來學界發現,並非所有的RNA都會轉譯為蛋白質,部分小片段、「微型」的RNA,會影響其他帶有基因的大片段RNA轉譯,進而控制蛋白質的產生。 葛蘭科解釋,微型 RNA 通常具有「關掉」某個基因的功能,因此當微型 RNA 下降時,勢必有某種不利於心血管健康的機制反而被「啟動」,間接引發心肌梗塞。「目前還不能斷言122 及 126 微型 RNA 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葛蘭科表示,研究團隊接下來除研發一套驗血就能預估心臟病風險的檢驗方法,也將著手尋找被微型 RNA 抑制的基因,或能推論出心肌梗塞發作的機制。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衛教健康分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