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慢性腎臟病是怎麼一回事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除了負責代謝廢物與多餘水分的排除進而形成尿液,還負責維持血中電解質與酸鹼值的平衡,並能調節血壓與協助紅血球生成。當腎臟生病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急性腎損傷與慢性腎臟病

腎臟病可以約略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腎臟病的正式名稱為急性腎損傷,代表腎臟在短時間內受到傷害,致使功能異常,常常是以血中尿素氮與肌酸酐升高或是小便量減少來表現。慢性腎臟病則有別於急性腎損傷,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腎臟失能問題。

慢性腎臟病的定義是腎臟的構造或功能異常,並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這些異常可以藉由抽血與驗尿的方式來評估,而抽血與驗尿的異常結果,在目前國際上的治療指引中,分成5期,第1期為初期,第5期則已進入末期的腎衰竭。

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糖尿病與高血壓引發的腎病變,以及腎絲球、腎小管與腎間質病變,例如紅斑性狼瘡、IgA腎炎、血管炎、腎結石、腎腫瘤等均可能導致。先天性的腎臟泌尿道構造異常(如:多囊腎),也會引發慢性腎臟病。不正確的飲食與藥物濫用同樣是腎臟的慢性殺手,例如長期服用非中醫師處方的不明中草藥、過量止痛劑與抗生素等,都有可能發展成急慢性腎臟病與不可逆的腎臟損傷。因此,只要懷疑自己的腎臟功能異常,務必要與腎臟科醫師討論並接受相關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避免繼續惡化。

警示口訣-泡、水、高、頻、倦

當慢性腎臟病開始作怪,身體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其實腎臟病在早期幾乎都沒有明顯症狀,直到小便有久久不散的泡泡、四肢水腫、血壓升高、頻尿、精神變差容易疲倦,甚至無故喘不過氣或意識改變,才會讓人驚覺它的存在。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提供了一個很好記的口訣:「泡、水、高、頻、倦」:小便有消不掉的泡「泡」、四肢「水」腫、「高」血壓、「頻」尿、容易疲「倦」。當這些症狀出現時,就有可能是慢性腎臟病的警告,一定要趕緊就醫檢查,但千萬不可聽信非專業醫師的診斷與建議,更不可以吃來路不明的秘方、偏方或中草藥,否則除了延誤治療,更有極大的可能會雪上加霜,造成無法挽回的急慢性腎損傷,最後不得不進入一輩子洗腎的命運。因此,定期篩檢腎功能,仔細觀察自己身體有無異狀,一有異狀儘早就醫,是最正確的護腎之道。

慢性腎臟病是可以預防的

慢性腎臟病除了少數是由先天疾病造成的之外,大多都是後天慢性發展而成。既然是後天造成,必然可以經由認識慢性腎臟病發生的原因與表現症狀來加以預防。維持健康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使用,並熟記「泡、水、高、頻、倦」這5個口訣,就能幫助我們及早發現腎臟功能的異常。身體的命運操之在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精神,除了為慢性腎臟病病友做醫藥整合,更提供多面向的照護,用專業和熱忱陪伴病友前行。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 張耘綸醫師、郭錦輯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