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口腔破皮要當心

「醫生啊!我嘴破了超過兩個星期還沒好,請你幫我看看有沒有問題?」

「醫師,我嘴巴裡有一些白白的東西,朋友跟我說是白斑。你看會不會是一些…不好的東西啊?」

類似詢問在每天的門診都會出現,患者往往帶著七上八下的心情前來就診,深怕醫師一句話就宣判了死刑。一旦知道病情不如原本想像的那麼嚴重,當醫師開始力勸別再抽菸或嚼食檳榔時,卻又不好意思地露出苦笑說:「唉!真的很難戒掉啊!」

抽菸嚼檳榔,無異引狼入口

口腔癌在台灣是青壯年男性最常罹患的癌症。有關檳榔對健康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包括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按新有的研究證據,確認「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10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的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

許多民眾誤以為只有嚼檳榔的人會得口腔癌,其實只要口腔內組織長期受到不當的刺激,都有可能引發病變。除了檳榔以外,其他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受到溫度或化學物質的刺激、齒列不正或不適合的假牙等,對舌頭、齒齦或咽峽造成慢性傷害,在口腔黏膜出現的白斑,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導致組織病變,進而產生癌症

口腔亮紅燈,趕緊就醫為妙

口腔癌令人害怕的主要原因在於不管接受治療與否,對病患的生活品質都會造成莫大影響。諸如外觀的改變及因外觀改變所導致的身心障礙、因口腔組織的嚴重破壞或切除而造成的食不知味等,都會讓人生失去很多樂趣。

一般而言,口腔癌的前期症狀可能有:口腔內部或周圍腫脹、有硬塊,口腔內部發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長期無法治癒的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感,反覆發生不明原因的流血等。因此,若能自我檢查,或是定期由醫師進行口腔檢查,只要提早發現異狀並早期治療,通常都能有較好的預後。

跨領域合作,提供完善治療

目前的口腔癌治療為跨領域的多團隊治療,包括頭頸外科、口腔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一般牙科等。各個次專科醫師良好的配合,方能讓患者從一開始的腫瘤切除、顏面重建,到術後的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以至於病情追蹤穩定後的口腔功能重建,獲得良好的醫療及生活品質。本院的頭頸癌治療團隊,在各科專責醫師的帶領之下,已然發展成熟,期許能為口腔癌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醫療。

記一位樂觀勇敢的病患 盼協助更多病患找回遺失的微笑

筆者擔任總醫師的職務時,需要負責全院住院患者的牙科會診。曾有一晚,在開刀房結束了一整天的手術,已經接近晚上10點,本想偷個懶,隔天一早再來看當天的會診病人,但看到會診名單上出現的竟是一位熟悉的病患名字,他曾在本院接受口腔癌手術,但後來在不同的部位又發生第二原發癌,陸續接受了更大的手術與術後的放療及化療。這次是住在腫瘤科的病房,因為牙齒不適進行會診。

拖著其實已經有點疲憊的身軀,走進病房時心裡想著:如果患者已經睡著那就明早再來看他吧!沒想到一拉開床簾,他便笑著跟我打招呼:「吳醫師,這麼晚還沒休息啊!」他是一位超級樂觀的人,即使經歷多次的手術及放療、化療,每回在診間或是醫院的某個角落遇見他,總是能感受到在他那略顯憔悴的面容下流露出的對生命的勇敢。

那個晚上,在詳細檢查了他的口腔狀況並安排了後續治療的時間後,正打算離開病房,沒想到他反而關心起我的近況:「吳醫師,你爸爸最近恢復得還好嗎?」原來是先前我陪同父親在本院神經外科就診時,剛好遇到他,還記得當時只是簡短地寒暄,沒想到他卻牢記在心。他笑笑地對身邊的老婆說:「吳醫師關心了我這麼多年,我也應該要關心他一下啊!」

那晚的微笑,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忘記;也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口腔癌的患者們都可以找回那遺失的微笑。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口腔顎面外科 主治醫師 吳禕凡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