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腫瘤
一般人聽到腫瘤二字,就誤以為得到了癌症。其實腫瘤指的是組織集結增生,進而再分為良性及惡性(所謂癌症)腫瘤。
當我們在身體某部位皮膚上發現一顆腫大組織,先不用慌張,可依下列準則先自我觀察一陣子,再決定是否就醫診治。
何時考慮手術?
良性腫瘤為良性皮膚組織過度增生,通常不會有惡性變化。所以並不是所有表皮及皮下腫瘤都必須手術切除,有些觀察或是藥物、雷射、冷凍治療等即可,如有以下情形可考慮手術切除:
手術醫師科別? 手術方式?
可至醫院掛號皮膚科、整形外科、或一般外科醫師處理全身各處表皮及皮下腫瘤或是皮膚病灶,特別是需要手術切除治療。若不確定該如何治療,可以先來外科門診做初步診斷。
通常表皮或皮下腫瘤一般可在門診手術施行,採局部麻醉,開完刀即可返家,同時會進一步做病理切片診斷。一般三天內需返回門診檢視傷口,需不需要拆線及拆線的時間依手術的部位及腫瘤的種類而定,約一週左右即可知道切片的病理報告。少數情況如腫瘤較大、較深、部位特殊、影響較廣、懷疑惡性、或是切除腫瘤後需要修補重建,如透過植皮手術,或利用附近的皮瓣或組織作填補等,才需考慮半身或全身麻醉,及住院治療。
常見的表皮及皮下良性腫瘤簡介: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在2013年台灣十大癌症佔第八位。皮膚癌大多發生於年紀大的患者,因此發生率的持續上升,可能與社會結構中人口年齡老化、就醫便利性提高使就醫意願上升、及醫療進步,診斷能力提升等因素有關。由於皮膚癌大多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
皮膚癌可依照癌細胞的來源分成不同種類,各種皮膚癌的發生率與皮膚的結構有關。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會產生癌病變的細胞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來自表皮內的角質細胞及黑色素細胞,因為它們是第一線接觸到陽光的組織,長期照射紫外線很容易導致這些細胞的癌病變。當角質細胞發生異常癌病變時,會產生基底細胞癌或麟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癌,大約佔45~50%,還好它的惡性度不高,幾乎不會轉移,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
第二常見的是麟狀細胞癌,約佔台灣皮膚癌27%。麟狀細胞癌如果太晚發現,太晚治療,可能會向內侵入皮膚真皮層中的血管或淋巴管,而使腫瘤細胞轉移至肺臟、肝臟、骨頭等其他器官,而使治療更加困難,造成一定的死亡率。但是如果早期發現,以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
第三常見的是黑色素癌,雖然只佔台灣皮膚癌7%左右,但是因為極易轉移,惡性度高,而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都有限,因此造成的死亡率很高,是所有皮膚癌中最受重視的,也是全世界皮膚科醫師都致力於發展早期診斷,希望能藉由早期手術治療來提高治癒率。
在少數情況下,真皮層內的血管、神經、汗腺、毛囊、及皮脂腺,也可能因為化學物質、外傷、穿透的紫外線、輻射線等因素而產生癌化現象。由血管、神經等軟組織形成的癌大多稱作肉瘤,名稱雖然是肉瘤,其實也是癌的一種,例如有癌化血管形成的血管性肉瘤、由纖維化組織形成的隆起型皮膚纖維肉瘤等。至於由汗腺、毛囊、或皮脂腺形成的統稱作皮膚附屬器癌。在皮膚內循環的白血球也可能產生癌病變,形成所謂的皮膚淋巴癌。這些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佔了總共約20%的皮膚癌,民眾往往也比較不熟悉。它們的治療方向會依據癌細胞性質而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一定要手術,有些可以使用光化治療,有些需合併放射線治療。
以下簡單介紹三種最常見且最重要的皮膚癌給大家認識
1、基底細胞癌
大多發生在曝曬部位如臉部,手背及前臂,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漁民等,在年紀大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還好它的惡性度較低,幾乎不會轉移,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根治。但由於生長緩慢,往往不痛不癢且沒有症狀,因此常常被人忽視,患者如果太晚就醫,可能腫瘤會長的很大,而造成手術的困難。
2、麟狀細胞癌
常發生於曝曬部位,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也會發生於慢性的潰瘍傷口或是工作上常須接觸到化學物質的人,還有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部位。由於麟狀細胞癌會轉移且即使手術切除,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每年都還是有患者會因麟狀細胞癌而死亡。麟狀細胞癌的預後與發現的早晚有關,因此越早發現,治療容易且預後越好。
3、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非常容易轉移,且很難治療,還好東方人發生率不高。東方人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現於手腳,包括指甲下方、指頭及掌面。因此手掌及腳掌的黑痣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變化。黑色素瘤只有在非常早期發現的情況下,予以手術切除才有治癒的機會,因此在國內外皮膚科醫師都大力推動皮膚黑痣的ABCDE自我檢查方法,在下一段將詳細介紹。
皮膚癌誘因及如何預防?
因為最容易造成皮膚癌發生的原因是紫外線的傷害,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等,在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都會發生。因此無論是從事長時間戶外工作(農夫、建築工人)或運動(球類運動)之民眾,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遮陽及塗抹防曬油)。
第二是常常檢查手掌及腳掌的黑痣。因為在東方人大部份的惡性黑色素瘤都是發生在手部及腳部。因此如果發現手掌及腳掌的黑痣有不正常快速的長大,一定要儘速就醫。
第三是要注意長期無法癒合的潰瘍傷口,這些潰瘍可能轉變為麟狀細胞癌。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家,因年紀大了,腳部的血液循環往往較差,如果有小腿或腳踝或腳趾的傷口,往往癒合較慢,發現有超過一個月無法癒合的傷口,應該請醫師診治。
第四是如果有特殊病史的人,如曾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病人,在照射部位出現皮膚癌的機會較高。
第五是曾經喝含砷地下水的居民,如烏腳病流行地區,在慢性砷中毒後,約10~20年後皮膚會慢慢出現多發性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波文氏症(麟狀細胞癌的零期癌)。有這些病史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皮膚狀況。
最後是注意自己的痣。痣長的特別多,或是有奇怪型狀的痣,或是家裏曾經有人得過皮膚癌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痣的情況。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 楊舒鈞醫師 校閱/劉家瑋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