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
定義
子宮內膜炎是女性子宮發炎的一種症狀。子宮是婦女主要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宮本體和子宮頸,是懷孕期間胎兒發育的地方,而子宮的內襯被稱為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炎通常不嚴重,使用抗生素治療它通常會自動消失,感染未經治療可能會導致生殖器官的併發症、生育問題和其他一般健康問題,生育問題可能會導致女性未來無法懷孕。
病因
子宮內膜炎大多是由感染引起的,如: 披衣菌 淋病 肺結核 從陰道正常細菌的混合造成感染 子宮內膜炎很容易在分娩或流產後發生,特別是經過長時間的待產過程和剖腹產。任何醫療檢查或手術涉及進入子宮通過子宮頸的步驟,提供了細菌侵入的途徑,增加發展為子宮內膜炎的風險。子宮內膜炎和骨盆區域的其他感染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發生,如:子宮頸炎(子宮頸發炎)。這些感染不一定會導致
症狀
可能包括
危險因子
所有女性的陰道都有正常混合的菌叢,當生活中發生某些事件自然混合的細菌產生變化,子宮內膜炎的風險增加。它改變較可能因為發生以下事件:
症狀
診斷
醫師會進行體檢和婦科檢查,查看腹部、子宮、子宮頸看有沒有觸痛或異常分泌物的跡象, 下面的測試也有助於診斷病情:
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如果感染沒有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和嚴重疾病包括:
治療
子宮內膜炎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有性病,性伴侶也可能需要治療。完成所有醫師給的藥物治療是很重要的,嚴重複雜的個案可能需要靜脈輸液(IV)和住院,特別是分娩時。
預防
子宮內膜發炎預後普遍非常好,症狀通常使用抗生素後就會消失,沒有進一步的問題,但如果病情不治療的話,生殖系統可能會發生問題和嚴重感染,這些都可能導致不孕或感染性休克。以下方式或許可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 張穎宜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