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中藥防中風 防病於未然‧已病防復發
腦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又稱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併發症多等「四高一多」的特點,絕大多數患者如果被救回一命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勞動力喪失。
為什麼會稱它為腦「中風」呢?這是形容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就如同刮風一樣的快,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能半身不能動了或不會說話了,而腦中風的發生原因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血液黏稠度升高及其他多種原因所致的血管炎、血管畸形等有關。
防病於未然
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李東垣:「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木氣自病也。凡人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忿怒,不能平木,故風木自盛也」;清末民初著名醫家張山雷:「肥甘太過,釀痰蘊熱,積熱生風,致為暴仆偏枯,猝然而發。」可見歷代醫家都認為中風與人體內因有密切相關。
由於平素生活和飲食失調,加以人體臟腑虛損導致風火痰瘀交相肆虐而發病,例如勞逸過度、情致過極、飲食不節、積損正衰、氣候變化等,均易導致中風。簡言之,中風發生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血液黏稠之外,還包括吸菸、酗酒、年齡、遺傳、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心情鬱悶等,故須「防病於未然」。
已病防復發
中風後初癒,人體陰陽尚未平衡,器官功能也尚未完全恢復,此時若不注意生活飲食的調攝,極易復發,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清代沈金鰲的《沈氏尊生》:「若風病既愈,而根株未能懸拔,隔一兩年或數年必再發,發則必加重,或至喪命。故平時宜預防之…又常服藥以維持之,庶可平安」。復發是使死亡率升高或併發長期後遺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已病防復發」。
預防中風及復發的關鍵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重點如下:
有降血糖功效的中藥
六味地黃丸
滋陰補腎的代表良方,由山藥、熟地黃、山茱萸、澤瀉、牡丹皮、茯苓等配伍而成,對實驗大鼠的血糖具有調節作用,可使血糖降低、肝醣元含量增加、肝臟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下降。
銀耳
銀耳多醣能明顯降低實驗小鼠的血糖值,亦可顯著降低高血糖動物及正常動物的血糖含量,提升血清胰島素。
冬蟲夏草
蟲草多醣是冬蟲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肝纖維化、免疫調節、降血糖、抗腫瘤等多方面的作用。
人參
人參多醣對實驗小鼠可使血糖和肝糖原降低,丙酮酸含量增加與乳酸減少,對胰島素的釋放亦有促進作用,還能促進醣元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醣元。
黃連
黃連中所含的小蘗鹼對實驗小鼠有顯著降血糖的作用,並可促進胰島細胞的修復。
黃耆
黃耆多醣具有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既可保護低血糖,又能對抗高血糖。
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藥
澤瀉
屬三萜類化合物中藥,能影響脂肪分解,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而達到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
大黃、決明子、何首烏
這類含有蒽醌類化合物的中藥,能促進腸蠕動導致輕瀉,因而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柴胡、茵陳、薑黃、黃連
均有促進膽汁排泄的功能,從而降低血脂。
靈芝
可透過抑制脂質的結合轉化作用而使血脂降低。
冬蟲夏草、女貞子、山楂
屬補益類中藥,可調整血脂代謝而降血脂。
有降血壓功效的中藥
杜仲
性味平和,補益肝腎,含多種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壓、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適用於肝腎虧虛、腎氣不固者。
山藥
所含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沈澱,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對高血壓患者尤為適宜。
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可清肝明目去瘀消瘤,還有利尿降壓的作用。
山楂
又稱「山裡紅」,味酸甘、性微溫,能健胃消食,活血化瘀,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分解。此外,山楂含多種有機酸,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及血清膽固醇。
具有多重功效的中藥
抗動脈硬化、降血脂的中藥
山楂、何首烏、決明子、五味子、丹參、鮮荷葉,以及傳統的保健食品如香菇、木耳、海藻等,均有較佳的降血脂作用,可以經常食用。魚油則對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有較好療效,可長期適量服用。
可增強免疫功能的中藥
多醣類藥物如枸杞、茯苓、香菇等,補氣類藥物如人參、黃耆、大棗、蓮子、白朮、山藥等,不僅能增強免疫功能,還具有抗菌、消炎、祛痰、降血糖等作用。
有助預防中風的食物
|
總之,預防中風發生或防止復發,除了避免中風的危險因素外,還是要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與開朗心態,才是根本之道。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藥師 涂慶業】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