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生活須知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引發心臟血管疾病的三個最主要危險因子,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必須由日常生活做起。除戒菸、戒酒及檳榔、選擇適當食物及均衡飲食、控制體重、保持運動都是非常重要。若經醫師診斷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心臟病,除了規律就醫檢查、遵醫囑按時服藥,確實控制血壓、血脂肪及體重之外,更應確實力行健康的生活行為,千萬不可聽信偏方,延誤治療。
一、 心臟病的分類:
中老年人以高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較為常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若長期升高,會令人心臟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心臟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水腫等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主要供給心肌血液,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會讓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一) 定期健康檢查: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及血膽固醇。
(二) 均衡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定時定量、多吃蔬菜及補充水分,少吃動物性油脂及動物內臟。
(三) 規律的運動;適當的運動,並注意以下事項,如有問題,應請教醫師:
(五) 遵照醫師指示,悉心配合: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的患者,需遵照醫囑,長期治療控制,以防腦中風、心臟病的發生。
(六) 生活作息正常,保持情緒的穩定。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衛教健康分享網】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