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目盼兮--談斜視

斜視

我們的眼睛可以靈活轉動,主要是靠雙眼的眼外肌互相配合及協調運用才能達成。

眼外肌包含內、外直肌,上、下直肌,及上、下斜肌等六條,負責眼球之上下、左右、及傾斜運動。不論我們朝那個方向注視物體,兩眼都能同時調整位置,使得大腦將左右眼所得的影像正確的重疊組合,而形成一個三度空間的影像,使其呈現層次且具立體感,以達視覺功能的最高境界。

當眼外肌的協調作用發生障礙,兩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物體,即產生所謂的「斜視」。

依據統計,約4%的兒童患有斜視,男女兩性發生率相近,少數患者有家族遺傳傾向。

斜視真正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眼外肌接受大腦指揮,所以某些腦部病變,如水腦、腦性麻痺等,也會引起斜視,另外,先天性白內障、角膜混濁以致視力模糊,也可能引起斜視。另外成人一眼視力受損,也有可能產生知覺性斜視。

斜視的主要症狀為兩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物,即眼位不正,例如鬥雞眼、”脫窗”、眼神怪異等。

年紀較小的兒童常伴有弱視,年紀較長的兒童則常伴有頭部向左右傾斜,或臉部朝左或右的現象,其目的在減低複視,成人的斜視則常伴有雙眼複視的情況。

斜視依其偏斜的方向不同而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下斜視。

內斜視最為常見,其症狀為一眼注視前方時,另一眼偏向鼻側。

先天性內斜視出現於六個月之內,其偏斜角度通常很大,須在兩歲前完成手術矯正。

後天性內斜視,大約二、三歲才開始出現,某些因高度遠視或過度的會聚而引起的內斜視,可以用眼鏡來矯正,有些則仍須接受手術矯正。

另外東方人則因為內眥贅皮及鼻樑較寬常常出現「假性內斜視」的情況,外觀看起來像鬥雞眼,但實際上眼位是正的,等兒童臉形發育成熟,鼻樑挺高,就會自動消失了。

外斜視的發生率僅次於內斜視,其症狀為一眼注視前方時,另一眼偏向外側,患者於疲倦或不專心時,眼睛會忽然飄向外側,但幾秒鐘後又會回復原狀,這種現象為「間歇式外斜視」。

上斜視的患者常會有歪頭的現象,以避免上斜視引起的複視。下斜視大多是後天因素引起,如外傷、甲狀腺功能異常引起的下直肌纖維化所造成。

斜視的治療包括戴眼鏡、稜鏡治療、遮眼治療弱視、眼視軸矯正訓練,及眼肌手術治療,需由醫師視患者的情況作選擇。

眼肌的手術依其斜視的種類及程度來決定施行一眼或雙眼,一條或多條眼外肌的放鬆或縮短以矯正眼位。

斜視手術只是調整眼外肌的位置,故其安全性很高,但要提醒患者的是,有些病例是須一次以上的手術才能完全矯正的。

斜視治療的目的除了矯正偏斜的眼位,改善外觀外,更能促進兩眼視力及立體感的發育,以及治療潛伏性的眼疾。

所以如果發現嬰幼兒有眼位異常或頭部偏斜的情形,應及早就醫,以免錯失了兒童視覺發育的黃金時期。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衛教健康分享網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