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產後憂鬱症
部分婦女在生產後,會產生一些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現象,但這些現象大部分會在幾天後消失,少部分症狀嚴重之個案,便需要專業介入協助治療。但因為這些症狀可能是不自覺,或常被家屬或周遭親友忽視,以致常無法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忙,而造成個人及家庭的困擾,甚至傷害等情況,因此;以下將以淺顯的方式簡介產後憂鬱症的可能原因、分類及處理方式等資訊,期喚起大家正確認識產後憂鬱症。
為什麼會發生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例如:周產期發生重大生活壓力事件、生產時體力耗費及生產經歷重大身心創傷等,亦可能引起產後憂鬱後遺症;此外,產後媽媽須負擔照顧新生兒的角色,或因懷孕造成身體外觀的改變等,也會造成憂鬱。
產後情緒障礙的分類(產後憂鬱症是產後情緒障礙的一種)
產後情緒障礙的分類(產後憂鬱症是產後情緒障礙的一種) |
|||||
名稱 |
盛行率(%) |
常見的發生時間 |
病程長短 |
症狀 |
處理方式 |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 |
約有三到八成左右 |
通常出現於產後 3-4 天內 |
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
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淚、失眠、頭痛、做惡夢等 |
1.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會自行緩解,但家人需多給予心理支持。 |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
約一成 |
通常出現於產後6週內 |
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 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
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
每千例的生產個案,約有一到兩位 |
通常出現於產後2週內 |
症狀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
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療 |
哪些人容易發生產後憂鬱症?
一般認為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有下列幾項: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有產後憂鬱?
我們建議產後媽媽可以利用下面兩個問題,進行簡易評估。
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的確發生在您的身上時,我們強烈建議您告訴您的配偶或尋求親友協助,或透過心理衛生機構協談及轉介。同時也可以將您目前的狀況告知您的婦產科醫師,家庭醫學科醫師或兒科醫師,或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以適時提供診斷、會談及必要的藥物協助。如果常常會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傷害的發生。
如何因應情緒低落或產後憂鬱症?
1.自我生活調適‧尋求支持與協助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通常在產後的3-4天發生,而第5天達最明顯;通常產後兩週內就會消失。大部分的個案只需要家屬、朋友多予照顧與支持即可恢復。因此,我們建議新手媽媽照顧新生兒時,需利用嬰兒睡眠時,多讓自己的身體獲得適度休息,不要陷入過度疲憊或睡眠不足的狀態。由於產後媽媽照顧嬰兒時,其體力耗費甚大,所以儘可能由其他家人分擔及減輕產後媽媽的家事清潔等勞力工作,同時提醒產後媽媽不要過分要求清潔。如果可以的話,每天可以撥出一小段時間外出散步,給自己一些喘息休息的機會,同時應適度的向家人或親朋好友說出您的感受,並尋求他們的幫忙。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跟其他產後媽媽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情,將能得到相當的幫忙。
2.尋求醫療與心理衛生資源
如果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一直無法改善,甚至持續時間長達兩個禮拜以上時,建議應立即尋求協助。您可至各醫療院所婦產科、家庭醫學科、小兒科或精神科(身心科)尋求協助,或可洽請各縣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相關心理衛生服務資源。對於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治療,通常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時,越容易成功治癒。如果有產後憂鬱症時,切勿慌張,通常醫師會給予抗憂鬱藥物,並輔以會談諮商或進一步給予心理治療。此時,如果需要持續哺餵母乳者,可與您的醫師密切討論用藥成分及劑量。
3. 積極接受診療‧避免病症加重
如果發生嚴重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時,產後媽媽除了會出現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個性行為改變之外,甚至會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有些還會出現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等幻覺,根據國外統計產後精神病約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必須接受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幸。
結語
透過上述產後憂鬱症的介紹,能讓孕期、產後媽媽及家人們辨識產後媽媽是否處於高風險狀態,進而予以尋求家人支持及醫療照護。此外,大部分的產後媽媽都會有輕微產後憂鬱現象,而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可在家人及朋友的關懷與支持下可以很快的獲得緩解,所以不要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一旦出現症狀加重或久久不能改善時,應立即協同家人尋求醫療的幫助。
產後憂鬱症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預後是良好的,不要擔心自己會受到家人或朋友的歧視,很多人都願意幫助您渡過難關的。
給家屬的一段話
產後憂鬱或產後憂鬱症可能常被忽視或不自覺,因此常無法得到家人或親友即時的支持及抒發。我們希望透過產後憂鬱症介紹,讓家屬們了解,經由一些簡單的對談聊天,給予傾聽、陪伴及支持,是能讓產後媽媽們自在的談敘個人想法及感受,並讓其情緒獲得抒發。同時,產後媽媽在照顧新生兒時,需耗費相當的體力,也常致睡眠不足,因此,所有的家人應該去分擔照顧新生兒及家庭勞務,減輕產後媽媽的身體負擔;平時多關心產後媽媽,如果發現有產後憂鬱的現象且長時間無法緩解,甚至加重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心理衛生資源
一、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 救救我):提供24小時無無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二、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衛生宣導、教育訓練、諮詢、轉介、轉銜服務、資源網絡聯結、自殺防治、物質濫用防治及其他心理衛生等事項。
三、倘若您有哺餵母乳困擾時,可以打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870870,尋求協助。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婦健康手冊】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