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氏症候群
疾病介紹
1938年Turner首先對7位15至23歲,具有女性表型,但有原發性閉經、性徵發育不良、蹼頸(webbing of the neck)、肘外翻(cubitus valgus)和矮小的患者做了較詳細的臨床描述,後來稱此症為Turner’s症候群。人們通常有兩種性染色體: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則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細胞染色體核型(karyotype)為45X,比正常女性少了一個X染色體。特納症候群最常見的特徵是身材矮小,卵巢功能早期衰退(卵巢功能減退或卵巢早衰)也很常見。許多受影響的女孩子沒有青春期發育,除非他們適當治療,大多數是不育。
症狀
病因
X染色體為人體內的性染色體,X染色體上帶有卵巢發育與身高生長有關的基因。 此症一些特徵均源自此一染色體異常而起, 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哪些基因在X染色體上與哪些特納症候群的特徵相對應。
併發症
診斷及化驗
特納症候群可能在懷孕期間被診斷,透過絨毛膜絨毛取樣(CVS)或羊膜穿刺術。另外,超音波儀可以通過它的身體症狀識別障礙,在寶寶出生之前。一位女胎兒(通常XX),遺失其X染色體可以生存,但男性胎兒(通常是XY)不能生存。 特納症候群被懷疑時,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查standard karyotyping (i.e., chromosomal analysis of 30 peripheral lymphocytes)是標準的檢查程序。 很多人會問到,那些女性需要做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查? 身高排行在同年齡的後十分之一或低於同年齡的標準線以下,則可做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查看看。 生育年齡婦女,以前沒有做過卵巢切除手術或任何卵巢手術,如果腦下垂體促性腺賀爾蒙FSH(濾泡刺激賀爾蒙)偏高,特別是身高少於150公分的女性需要考慮做細胞染色體分析檢查。 生育年齡婦女,年齡小於35歲,沒有做過卵巢手術,陰道超音波檢查發現卵巢濾泡數偏少,也可考慮做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檢查。
治療方法
引發青春期發育: 因考慮身高發育。在12-15歲以後才用女性荷爾蒙,起初低劑量開始,以後逐漸增加劑量至成人劑量。 身材矮小的治療: 因考慮其他疾病風險,目前大多不使用天然的生長激素。採用基因工程技術所製造的生長激素,在身高已低於生長曲線的第5百分位以下建議使用,一直治療到骨骼年齡為14歲且生長速度每年低於2.5公分為止。在小兒科的生長激素治療經驗中,效果與年齡成反比,而與使用劑量、注射頻率及父母身高成相關。以國外的情況,診斷年紀越小、愈早治療、每日注射、父母身高愈高,冶療的效果愈好。
居家照護及追蹤
後續追蹤: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未來健康的風險。因此有醫師建議應每5年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bone density scan)。 青春期患者可考慮由醫學中心的小兒內分泌科專業醫師,施以補充性荷爾蒙的藥物治療療程(sex hormone replacement),也需考量提供心理師給予身心方面的諮詢及冶療。因需要持續的評估和調整治療計畫,不適合在診所處理。整個治療的療程必須經小兒內分泌科的專業醫師設計後才可施行。 女性荷爾蒙過早使用,可能會影響身體最終成長高度。目前建議先使用生長激素,到了12-15歲左右才開始使用女性荷爾蒙。 若冶療使用生長激素,需要注意的副作用包括: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新陳代謝科 黃偉倫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