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乾癬性關節炎與葡萄膜炎
乾癬固然惱人,更要提防它的共伴效應,會嚴重破壞骨頭與關節的乾癬性關節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蔡嘉哲說,目前還沒有任何抽血檢查,可以診斷出乾癬性關節炎,提醒乾癬病患,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關節變化。
最近就診的一位四旬男子,就是典型病例。他乾癬纏身已有卅年之久,四處求醫從未見改善。最近半年,左側膝關節及大腳趾開始又腫又痛,意味關節炎已合併乾癬出現。所幸生物製劑問世後,治療突破一籌莫展的格局,他的病情已能獲得控制。
傳統認為,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都只是局部的皮膚病,事實上,兩者均為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全身性發炎。蔡嘉哲說,乾癬的發生,是角質細胞在感染或外傷後,觸發大量增生,致使角質細胞成熟,造成表皮凸起、發炎,出現銀白色脫屑紅斑,且讓人搔癢不止。乾癬侵襲處除了皮膚,眼睛、關節、骨頭、指甲也難以幸免,甚至牽連到心臟疾病與腸病變。麻煩的是,合併發炎性關節炎、指甲病變、指趾炎、手腳關節新骨形成,乃至殘障,這些都已令人疲於應付,大片紅斑在外觀上的衝擊,更嚴重影響人際關係。部分病患因為心理壓力過大,終日憂鬱,不知何時才能擺脫惡疾。
治療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以往採取的方式計有塗抹煤焦油、紫外線照光治療、服用調整藥物、使用短期類固醇等,但效果有限。蔡嘉哲認為,抗腫瘤壞死因子抗體、抗細胞激素17等生物製劑發展成功,因作用迅速效果顯著,目前控制病情已成為可能的任務。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