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背痛簡介
下背痛是發生機率非常高的疾病,根據統計高達8成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被下背痛所困擾。同時也是在多數小於45歲的成年人當中,影響生活品質、工作能力的疾病。
病因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脊椎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在脊椎周圍的構造,從關節、肌肉、韌帶,到神經以及內臟的問題都有可能引發下背痛。所以就診時最重要的就是描述疼痛的發生情形跟性質,才能讓醫生更容易診斷出問題出在哪裡。
診斷
醫師在為下背痛做診斷時通常會問以下幾個問題:
-
有無遭受暴力或創傷?
-
夜間是否持續疼痛?
-
有無使用類固醇?
-
過去有無癌症病史?
-
體重有無減輕?
-
活動是否受限?
-
排尿有無困難?
-
是否有糞便失禁的現象?
-
有無明顯的下肢無力或步態異常?
-
晨起有無明顯的腰部僵直?
如果有過癌症病史,或是最近六個月內有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保守治療下疼痛沒有減輕超過一個月,一定要告知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危險。
治療與預防
一般常見的下背痛治療方式除了復健、藥物控制以及手術之外,平時保持良好的姿勢也很重要。主要就是不讓腰椎承受過多重力的負荷,避免腰椎附近的肌肉、韌帶、肌腱拉傷。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站立時身體自然挺直,縮下巴並伸長後頸。兩邊平衡對稱,挺胸縮小腹,使下背變平。避免彎腰駝背及常穿細跟高跟鞋。
-
避免久坐,若需久坐應以背墊支撐下背。且坐姿要端正。避免椅座太深,椅子太高也不適合,尤其要避免斜倚在椅子上致腰椎騰空的姿勢。
-
日常生活中,以平躺時脊椎所受的壓力最小。臥床休息時應選用軟硬適中的床,例如睡木板床可加層被子,如此躺著,腰部比較能夠自然伸直。不要睡太軟的床,因為臀部會下沈,如此躺著就好像孕婦挺出肚子一樣,腰椎間盤壓迫神經的狀況會惡化。臥床休息時,可於膝下墊一個枕頭。
-
正確的彎腰動作並非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以自然的弧度挺直不動,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穿鞋子應坐下來挺腰去穿,而非彎著腰穿鞋子。
-
避免急速前彎、旋轉及身體過度向後仰等可能會傷害背部的動作。
-
需轉身去接或拿東西時,不要只扭轉上半身,應盡量把整個身體轉過來。
-
拿東西時,兩腳分開約45公分,一腳在前,另一腳稍微在後,膝蓋彎曲蹲下,保持背部平直,物品盡量靠近身體,兩腿用力站直,再將物品舉起。彎腰提重物是腰部最吃力的動作,腰背不適時應盡量避免。
-
熱療可以改善背痛,例如洗熱水澡(可用熱水沖腰背痛的部位)、熱敷,但是溫度不可過高,時間不可過久,以免燙傷皮膚。
-
不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至少30分鐘更換一次姿勢。
-
避免體重過重,因為體重如果過重,身體重心前移,會造成背肌與脊椎的負擔,故應盡量維持體重在理想範圍內。
-
適當的運動如游泳、舉啞鈴鍛鍊肌肉、步行、慢跑等,可以改善及預防下背痛。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劉俊凱醫師 校閱/副院長 風濕免疫科 藍忠亮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