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更年期症候群

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部中西醫結合科 張家豪醫師

門診常有45-55歲左右的女性患者訴說自己的種種不適,內容不外「我明明不想生氣,但氣偏偏就會找上我」、「我猛吹冷氣,身體卻還是熱烘烘地不停出汗」、「體力沒有以前好,腰腿常常酸軟無力」、「月經滴滴答答要來不來要走不走,常常沒來幾個月之後又來了」、「孩子總抱怨我愛碎碎念而不想和我親近」等等,殊不知這些令她們飽受困擾的問題,就是常見的更年期症候群。

別忽視更年期症候群

樂觀面對生命必經的更年期 

對於更年期症候群,西醫療法主要是補充荷爾蒙,但因荷爾蒙是一種激素,在治療的同時,也會令身體產生一些變化,例如情緒容易波動、增加新陳代謝、產生飢餓和口渴之感,以致很多婦女轉向中醫求助。 

《黃帝內經 素問篇》中提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其意是,婦女在49歲天癸竭,天癸竭就是停經,停經是每個女性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的自然生理反應,無需惶恐和擔心,這就和機器用久了會罷工而需要經常維修是一樣的道理。此時應保持樂觀的心態,順應自然,但要設法別讓上述症狀嚴重干擾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停經女性的骨質流失會加速,失眠多夢,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問題也可能相繼出現。

適用的中藥茶飲與穴位按摩 

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通常要透過體質調理,以調理肝、心、腎的方式減緩生理下滑速度,如此不僅可將不適感降到最低,甚至還能使妳成為凍齡美女。現以兩種體質為例,說明更年期症候群的調理之道:

陰虛火旺型

這類體質的人,形體瘦小,比較內向,不愛與人接觸,心事多但常憋著不願向人傾訴,火氣大,情緒波動也大,易有潮熱及盜汗。到了更年期,由於腎虛及腎水不足,常會腰酸背痛,腎水不足導致心火偏旺,所以會失眠多夢。 

調理茶飲:

杜仲、枸杞、山藥、桑寄生等中藥適量,每天以500ml水煮開後當茶喝,除可補充荷爾蒙和減少潮熱感之外,還能保肝固腎,減緩筋骨不適(需先請醫師辨證,不宜盲目使用)。(圖1)

圖1:適合陰虛火旺體質者的茶飲,由杜仲、枸杞、山藥、桑寄生組成 
穴位調理: 

所用穴位有合谷、太衝、神門等。合谷穴(圖2):一手的拇指第1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神門穴(圖3):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也就是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太衝穴(圖4):腳的拇趾與第2趾夾縫向腳背方向2橫指後,即是太衝穴。操作方法是用指端或掌根揉約2-5分鐘,也可以用掌心或四指輕輕按摩約5-10分鐘。

圖2:合谷穴

氣血虛弱型

臉上沒血色而顯得恍白,貧血,常常容易感冒、上氣不接下氣、心悸、心慌、出汗、睡眠不佳及做夢。有這種體質的人比較不容易適應環境變遷或身體變化,常為更年期症候群所困。 

調理茶飲: 

每天取當歸、黃耆、黨參、枸杞、紅棗等中藥適量,以500ml熱水沖服。(需先請醫師辨證,不宜盲目使用)(圖5)

圖5:適合氣血虛弱體質者的茶飲,由當歸、黃耆、黨參、枸杞、紅棗組成。

穴位調理: 

所用穴位有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等。中脘穴(圖6):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 5橫指處。足三里穴(圖7):用左掌心按左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1指的位置就是左腿足三里,換右手用同樣方式可以找到右腿足三里。三陰交穴(圖 8):內踝尖上直上3寸,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操作方法是用指端或掌根揉約2-5分鐘,也可以用掌心或四指輕輕按摩約5-10分鐘。

圖6:中脘穴

及早加強養生可延緩衰老 

預防勝於治療,切勿到了更年期才有危機意識,婦女朋友應及早開始注重養生,才能延緩衰老。養生之道包括平日就要妥善管理情緒,練習放慢腳步,別為雞毛蒜皮小事斤斤計較。此外,平日還要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儲備水分與膠質,因為膠原蛋白會隨著老化而逐漸流失,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膚質變差,包括粗糙鬆弛長皺紋,骨頭密度也會降低而較易發生骨折,故需適當補充膠原蛋白,例如豬皮、豬腳、豬耳朵、豬尾巴、豬蹄筋、雞腳、雞皮、牛筋、山藥、馬鈴薯、秋葵、黑白木耳等,均可適量攝取。

運動也是中醫養生很重要的一環,運動可使氣血循環順暢,增加身體含氧量,並釋放多巴胺,減輕潛在的壓力。臨床發現,更年期婦女若持續運動兩個月,不必依靠藥物,就能減輕30%的不適症狀,而運動最大的原則就是要規律且持之以恆。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4期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