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是支配心臟肌肉氧氣及營養的 重要血管,萬一發生阻塞,便會造成心臟肌肉缺氧、心臟功能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 急性心肌梗塞而致命。冠狀動脈阻塞的危險因子相當多,包括老年、糖尿病、高血壓、 抽菸及高膽固醇等。 在治療上, 藥物、 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以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具有互補性,但選擇任何治療方式皆需評估其對心絞痛解除的有效性及持久性,避免心肌受損、嚴重心律不整及心因性死亡。目前心臟內科醫師是採取心導管檢查可同時作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及支架置放的治療方式,雖然大部分的冠狀動脈疾病都可藉此法獲得治療,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效果會更好。比如: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分成以下幾種,必須在心臟外科醫師的評估下,選擇對病患最有利的方式。
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以身體其他血管,包括內乳動脈、手的橈動脈及腳的大隱靜脈,甚至腹腔內的動脈等,繞過狹窄的冠狀動脈,有如外環道般,增加冠狀動脈遠端的血流,供應心肌氧氣及營養。傳統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以體外循環系統取代心臟功能,先使心臟停止跳動,以人工心肺機,取代心臟繼續維持身體其他器官的血流及運作,再將其他血管與阻塞後方的冠狀動脈接合。此一新的血管改道,可以繞過阻塞處,恢復心肌的血流供應,使心臟功能得以繼續維持,為目前標準的手術方式,成功率將近95%。以大隱靜脈接合之病患,10年暢通率可達5-6成,而以內乳動脈接合之病人,10年暢通率甚至可達8-9成
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另一種手術方式是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時以局部穩定器使需要接合心臟血管的部位局部暫時停止跳動,而心臟的其餘部位仍繼續跳動,以維持身體其他器官的血流供應。此法不僅克服了以往使用體外循環系統對尿毒症患者的不利影響(如:術後易出血、免疫力下降等),並且原本心臟功能就欠佳的病患,若接受使用體外循環的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常帶給心臟無法負荷的傷害,改用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則較無此顧慮。
達文西機械手臂及微創手術
讓手術傷口變小和維護病患外觀,一直是外科醫師努力追求的目標。心臟外科醫師思考的是如何讓病人開完心臟手術後更安全,以及如何使手術本身對病患全身器官功能的傷害減到最少,因而發展出許多低侵襲性小傷口的手術, 包括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迷你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根據期刊論文的統計,接受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患,住院天數較短,雖然繞道血管暢通率不如以體外循環來施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患,但長期追蹤結果,兩組病患的存活率相當。而以達文西機器手臂完成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也具有不錯的成效。
手術併發症
術後追蹤及返家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林暉翰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