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
昏厥是指自發性短暫的意識喪失(有時伴隨姿勢張力的喪失),通常是由於腦灌流不足通常情況下。昏厥(Syncope)與意識喪失(Loss of consciousness)相異處在於昏厥為”突然發生、持續時間短和自發性恢復”一般可能由於癲癇,腦震盪,心律不整導致心搏過速或心搏過緩,或自主神經異常反射而造成。
影響器官部位
-
腦血管
-
心臟血管系統
-
神經系統
種類
-
反射性昏厥(Reflex Syncope又稱 Neurocardiogenic): 是造成暈厥最常見的原因。
-
心因性(Cardiovascular): 可能由於心律不整、心臟結構、或心臟瓣膜異常而導致暈厥。
-
神經性(Neurologic): 可能由於癲癇或腦血管阻塞、造成腦血流下降而導致暈厥。
症狀
昏厥之症狀,分為患者本身感覺以及旁人客觀觀察兩部份
一、患者會覺得全身虛脫、意識模糊,並伴隨著頭昏、冒冷汗、噁心或眼前一片昏黑
二、旁人可能會見其臉色蒼白、意識喪失、身冒冷汗,呼吸及脈搏都很微弱。在少數因腦神經問題而導致暈厥的病人,旁觀者甚至會目擊到類似癲癇發作的現象。
三、如果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反射性暈厥,通常在倒下後的幾秒鐘或幾分鐘內患者會自己恢復意識及張開眼睛,肢體動作也會逐漸恢復。但若是因為心臟或腦神經病變所造成的暈厥,其意識喪失的時間長短,則要視疾病種類或嚴重度而定。
病因
一、反射性昏厥(Reflex Syncope又稱 Neurocardiogenic):自律神經異常反射,引起周邊血管的張力減低或導致心跳下降,導致血液滯留在周邊組織,使腦部的血流不足而造成暈厥。通常暈厥倒地後,腦血流會迅速恢復,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就回復意識。可能誘發的因素如下:
-
由臥姿變成站姿時、蹲下突然站起時,因自律神經反應速度太慢、血管來不及收縮,導致所謂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其定義是姿勢勢改變時,收縮壓下降超過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
-
因利尿劑或血管擴張劑使用過量,導致血壓過低
-
有些人因為神經反射異常,在特殊情境例如排尿、解便、或咳嗽等情況下,會誘發心跳或血壓下降而導致暈厥。
-
血容積大量減少(例如: 消化道出血、腹瀉)
-
在過熱或擁擠的環境下,或因身體過度勞動,引起週邊血管擴張造成暈厥
-
靜脈回流差(例如懷孕、嚴重的靜脈曲張)
-
心理或精神因素: 例如過度恐慌焦慮、歇斯底里、過度換氣症候群、或驚嚇…等
-
交感神經切除術後,造成副交感神經反應過度
二、心因性(Cardiovascular)
-
心律不整(Arrhythmia)
-
心搏過緩: 例如病竇症候群、高度心房心室傳導阻斷…等。
-
心搏過速: 包括心室懺動、心室頻脈、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等心律不整。
-
機械性因素(Mechanical)
-
瓣膜性疾病: 包括主動脈瓣狹窄、肺動脈瓣狹窄、二尖瓣狹窄
-
其他重要疾病包括: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心包膜填塞、肺栓塞、嚴重肺動脈高壓、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變、主動脈瘤破裂、鎖骨下動脈竊血症候群…等
三、神經性(Neurologic)
-
癲癇
-
腦部腫瘤
-
腦部缺氧: 常因腦梗塞等原因所造成
-
腦部外傷
-
腦出血
危險因子
以下為易發生昏厥的高危險群
-
年齡大於60歲併有冠心病、心肌病變、瓣膜病變、先天性心臟疾病及心律不整等病史
-
昏厥併有心臟相關問題者
-
有昏厥病史者
-
心臟相關檢查有異常者
併發症
一、昏厥並非是個最終診斷,必須找出造成昏厥的原因(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加以治療;否則可然會導致缺血性或其他類的心臟病、神經學的後遺症等。
二、因自律身經失調而導致暈厥的病人通常預後較好,很少因為暈厥本身造成生命危險。但有時候反而會因為短暫的意識喪失,造成頭部外傷、腦出血、或是骨折等意外造成的併發症,而增加了無法預期的危險性。
三、若是因心臟或腦神經問題而造成的暈厥,嚴重度就要看疾病本身而有所不同。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而死亡。
診斷及化驗
一、病史詢問:從患者和旁觀者對於暈厥的完整描述來做初步評估
(一)從患者之角度
-
反射(神經性)昏厥:
-
是否昏厥前有排尿,排便,或進食等行為。此外,在暈倒前是否 突然有疼痛或不愉快的視覺、聽覺、或嗅覺等現象。
-
是否在暈倒前有腹瀉,發熱,體力透支,或出血等情形
-
在暈倒前是否有突然改變姿勢的情形
-
心因性昏厥:
-
暈倒前是否有胸痛或心悸等症狀
-
昏倒前是否有勞累而氣喘的現象
-
神經性暈厥:
-
暈倒前是否有肢體無力、肢體麻木、口齒不清、劇烈頭痛及嘔吐等現象。
(二)從觀察者之角度
-
是否有蒼白,濕冷的外觀 (低血壓)
-
是否有抽搐 (癲癇發作)
-
從昏倒後到意識回復的時間間隔。若馬上回復意識而清醒,較多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反射性暈厥所引起。
二、理學檢查
-
評估血壓和脈搏(包含姿態性低血壓的測試:坐姿變為站姿時,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
-
聽診是否有心雜音(murmur)或頸動脈雜音(bruits)
-
神經系統檢查:是否有神經學症狀
三、實驗室檢查
-
靜態心電圖:偵測心臟的電波訊號以了解心臟是否有缺血或心律不整之情形
-
24 hours心電圖:連續24小時紀錄,更詳盡地偵測是否有潛藏的心律不整問題
-
心臟超音波:偵測心臟是否有結構性問題
-
神經超音波: 評估腦部頸動脈或椎動脈是否有阻塞與狹窄之情形
-
腦波圖: 評估是否有癲癇發作之可能
-
腦部斷層掃描、核磁共振: 進一步評估是否有腦部結構異常之情形: 例如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等
-
傾斜床檢查: 利用特殊傾斜床設備,偵測病患的自律神經是否有異常反射的情形。
治療方法
昏厥發生時,首先根據ACLS(高級心臟救命術),確認生命徵象穩定,之後找出原因。
一、心因性
-
心肌梗塞à除了藥物治療外,可能要考慮及早利用心導管的方式,將阻塞的心血管打通,以降低死亡率,並減少長期的併發症心律不整à依照不同的心律不整來作出相對應的處置。若是心律不整導致心跳過慢,需要考慮置放心律調節器。但若心律不整導致心跳過快,醫師除了開立心律不整的藥物之外,在特定適合的病人,還可以用心導管電燒的方式,阻斷不正常的心臟傳導路徑,將心律不整根治。
-
其他結構性心臟病變: 依據不同的疾病來做特定治療
二、反射性
-
若為姿態性低血壓引起,必須衛教病患姿勢改變的速度不能太快,另外則可考慮增加水分與鹽分的補充,並避免過度使用降血壓藥物。,
-
目前用來治療反射性暈厥最主要的方法,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教導患者避免觸發暈厥的情境(例如,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血容量不足情形),並能早期識別前驅症狀,以避免暈厥發生而導致的意外傷害
三、神經性
-
依照腦神經特定的病變(例如癲癇、腦出血、腦梗塞…)來給予不同的治療。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楊峻育醫師 校閱/心臟內科 王宇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