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
檢查目的
檢查前注意事項
先由醫師親自將導管經由股動靜脈或橈骨動脈慢慢的推向心臟血管,然後將顯影劑注入,在 X 光射線的透視指引下,可清楚看出疾病所在。
合併症
診斷性心導管發生死亡併發症的機率小於千分之一,若是冠狀動脈 氣球擴張術則死亡率則小於百分之一。其合併症與病人病情嚴重度有 關,包括有:藥物過敏、局部傷口出血、心律不整、急性腎衰竭、急性 肺水腫、冠狀動脈剝離、血管痙攣、急性心肌梗塞、血管或心臟破裂、 中風及死亡。
檢查後注意事項
由股動靜脈 (鼠蹊) 接受檢查者: 插入導管作為檢查的部位一定要伸直、勿彎曲。導管完全移除後需用 2 公斤砂袋加壓止血 68 小時、平躺 12 小時,目的為使內部血管能完全癒合,防止出血及血腫產生。需臥床休息 12 小時以上,請勿下床。密集的監測生命微象;包括血壓、脈搏、及檢查部位的皮膚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是否對稱或消失。需注意局部是否有腫脹、疼痛、出血等。可利用床上便盆如廁;如果無法解出來,可由醫護人員協助導尿。 由橈骨動脈 (手) 接受檢查者:
a. 插入導管作為檢查的部位,會以兩層布膠加壓止血。
b. 經過短暫的臥床休息後,沒有不舒服情形,即可下床活動。
c. 檢查後,插入導管檢查的手腕,在 3 天內請勿用力、勿提重物、勿內彎或作扭毛巾動作,以防止內部血管再度出血而腫脹。
d. 密集的監測生命徵象;包括血壓、脈搏、及檢查部位有無出血、皮膚溫度、顏色變化。
【校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內科 王宇澄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