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

介紹

  •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增加。所謂血脂異常,包含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或者二者合併,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進一步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與腦中風的發生率。
  •  一般而言,血液中總膽固醇 (非禁食) 之理想濃度為 <200mg/dl,血液中三酸甘油脂 (禁食 12 小時) 之理想濃度為 <150mg/dl。當血中之三酸甘油脂和總膽固醇,其中之一或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稱為高血脂症。

影響器官部位

  • 心血管系統
  • 胰臟

種類

  • 高膽固醇血症
  •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 混合型高血脂症

症狀
一般而言,高血脂症大多無明顯症狀或不適感

一、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

1.患者在手之伸肌肌腱,眼部周圍,跟腱,或是髕骨肌鍵及其位置之皮膚或皮下組織易出現黃色瘤(Xanthoma)。另外,臀部和背部也可能有發疹性黃色瘤(Eruptive xanthomas)

高血脂症黃色瘤黃色瘤(Xanthoma)

高血脂症發疹性黃色瘤發疹性黃色瘤

2.角膜環(Corneal arcus)常發生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

高脂血症黃斑瘤

3.身上可能會有黃斑瘤(Xanthelasma)的形成

二、較嚴重的高血三酸甘油脂症患者 (>500 mg/dL),易併發急性胰臟炎

病因

1.家族性先天遺傳

2.家族性遺傳可能會影響血壓、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肥胖等的基因,故有高血脂家族病史的人得高血脂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

  •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對於脂質的代謝能力也漸漸退化,導致血脂逐漸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血中的脂質便開始逐漸囤積在血管中,不斷的累積下就可能會產生心血管疾病。

3.本身患有其他疾病

  • 本身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以及其他的疾病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尿毒症、腎病症候群低蛋白血症、阻塞性肝病、蛋白血病變(多發性骨髓瘤、狼瘡性紅斑症)、等也容易造成高血脂。

4. 飲食

  • 若飲食沒有節制,經常食用高油炸、高油脂、高膽固醇、高澱粉、或高熱量的食物,或是常過量飲酒的人,都容易因為飲食的緣故,導致血脂上升、體重增加、甚至造成心血管疾病。

危險因子

1.飲酒過度

  • 酒精本身會造成三酸甘油脂屯積,如果飲酒過量就會容易造成高三酸甘油脂脂血症

2.不良飲食習慣

  • 如前所述,若飲食習慣不良,長期食用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容易造成血脂升高。

3.肥胖

  • 腹部脂肪堆積與中廣身材肥胖,可能導致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性,造成血糖過高、減少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濃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濃度,造成高血脂症
併發症
  • 動脈粥狀硬化

動脈粥狀硬化會造成血管彈性變差和血管阻塞,特別是心臟的動脈粥狀硬化,輕微的是造成狹窄的症狀,如心絞痛,是冠狀動脈血管變窄,造成血液灌流不足致使心肌發生缺氧的症狀,嚴重則會造成心肌梗塞,甚者可能造成猝死(Death)。

診斷及化驗

以血液檢查作為診斷依據,可以用血中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的濃度來定義:

  • 總膽固醇 (或低密度脂蛋白LDL):
  1. 理想值:血總膽固醇<200 mg/dl(或LDL<130 mg/dl)
  2. 邊緣性升高:血總膽固醇在200至239 mg/dl 之間(或LDL在130至159 mg/dl之間)
  3. 高膽固醇血症:血總膽固醇值大於240 mg/dl(或LDL大於160 mg/dl)
藥物

一般而言,由飲食控制只能降低血中 LDL 濃度 10~20%,因此接受飲食治療 3-6 個月後,若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濃度仍高,可以考慮藥物治療。

一、 膽固醇合成抑制劑:(Atorvastatin、Rosuvastatin等)   
  1. 為目前降低膽固醇的首選藥物
  2. 此類藥物能抑制膽固醇合成的初步速率限制步驟的酵素HMG-CoA reductase,進而降低肝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漿濃度,同時也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與血管壁或血液細胞發生反應的量。由於在實證醫學中,有諸多研究證實這類藥物在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因此是目前被認為效果最好的藥物。
  3. 可能副作用是胃腸不適、肝功能指數上升、肌肉酸痛、橫紋肌溶解症
二、 Fibric acid 衍生物(纖維酸鹽):(ex: Fenofibrate)
  1. 主要作用為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
  2. 可能副作用為胃腸不適、肝功能指數升高、肌肉酸痛、橫紋肌溶解症、膽結石
三、 總膽固醇吸收抑劑(ex: Ezetimibe)
  1. 可抑制食物與膽汁中所含膽固醇之吸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 可能副作用為頭痛、腹瀉、腹痛
  3. 常用在當其他單一降血脂藥物無法有效將血脂降至標準時,合併使用已進一步改善降血脂的效果。
四、 Nicotinic acid 菸鹼酸
  1. 可以減少極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製造,並提升血液中高密度膽固醇的濃度。
  2. 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潮紅、搔癢症、高尿酸、高血糖、胃腸不適
五、 膽汁結合樹脂(Bile sequestrant):主要功能是阻止腸胃道中的膽酸被吸收,以增加肝臟
  1. 主要功能是阻止腸胃道中的膽酸被吸收
  2. 可能副作用為胃腸不適,妨礙其他藥物吸收
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經由日常生活之預防,對高血脂症的控制有相當的幫助。

一、 均衡飲食(肉、魚、蛋、奶、豆、五穀類、蔬果類)
  • 減少攝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例如動物的皮、油脂、內臟(腦、肝、腸、腰子、蹄膀、香腸、臘肉、熱狗、五花肉、未去油的肉湯) 
  • 減少食用含高澱粉的蔬菜或五穀類(馬鈴薯、玉米、米飯、麵),及過甜的食物及飲料、油煎油炸的食品、酒類、核果類(花生、瓜子、腰果、核桃…)等
二、 適度的運動習慣
  • 每週3~4次,每次 30~60分鐘的中度運動量(會流汗的有氧運動,用到大肌群的運動),例如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 
三、 戒菸
  • 吸菸所得到的尼古丁及二氧化碳增加,可能造成心臟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故應避免
四、 減重 
  • 高血脂本身容易造成使動脈粥狀硬化,若加上體重過重,則更加重心臟血管之負擔,故應有效率地控制體重。

【撰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楊峻育醫師 校閱/心臟血管內科 王宇澄醫師】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