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中醫預防醫學
一、冬病夏治和三伏天的介紹
冬病夏治是一個經常聽到的名詞,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在夏天利用一些治療方式,來改善或預防再度發作。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代表,到了夏天,不論中醫診所或醫院,都會推出三伏天的醫療服務,冬病夏治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二、冬病夏來治,順應自然界變化
為什麼會有「冬病夏治」之說?它的源起為何?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意即春夏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而秋冬順應萬物收斂封藏、陰氣漸生的現象,也就是說,春夏養生、養長以養陽;秋冬養收、養藏以養陰。 從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來看,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密不可分,自然界的變動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反應出相對應的生理及病理變化。既然一些容易在冬天發作的疾病,多是由於人體處於陽虛的狀態所導致,所以在夏季陽氣升發的時候,給予辛溫藥物來補充陽氣,有助於袪除陰寒所致的疾病。 至於何謂「冬病」?何謂「夏治」?例如反覆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屬於虛寒類的疾病,尤其是常在冬季發作的疾病,我們稱為「冬病」。中醫針對「冬病」,在夏季疾病緩解期,運用辨證論治,適當的給服中藥或在穴位貼敷中藥,以預防復發或改善症狀,即為「夏治」。
三、三伏天的治療時間
所有用於治療冬病的方法中,以三伏天最為大家熟知。三伏天是指什麼時候呢?它是在農曆7-8月找出最熱的3天,這時的人體陽氣最旺,皮膚毛細孔張開,採用天然的中草藥,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艾草等,在背部的穴位貼敷。由於此時毛細孔大開,有利藥物吸收,療效得以提高。一般來說,小朋友每次貼2-4小時,大人每次貼3-6小時。
四、三伏天的衛教
雖然冬病夏治有它的好處,但仍有一些事項要注意:
五、三伏天的建議
三伏天是治療很多疾病的好時機,但它不是萬靈丹,縱使治療之後症狀緩解,往後每年的三伏天仍應持續治療,至少連做3年,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當然,如果搭配內服中藥,效果會更明顯。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兒科 張東迪主任、黃正豪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