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
疾病簡介
子宮是一個中空的肌肉組織,在其內腔覆蓋了一層子宮內膜,子宮內膜會隨著月經週期中賀爾蒙變化而充血增厚,懷孕時作為受精卵的溫床,未受孕則崩落出血成為月經。 倘若崩落的子宮內膜隨著經血逆流至腹腔中,又沒有被身體的免疫力清除,這些內膜組織可能會在腹腔或骨盆腔中存活並且隨著賀爾蒙刺激又再度生長。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異位生長的組織出現在卵巢,就形成「巧克力囊腫」,如果是植入在子宮肌肉層間則稱為「腺肌症」。 內膜異位症的患者,由於異位的內膜生長出血,會刺激周邊的正常組織,因而出現多種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痛經,其他如性交疼痛、月經量過多、月經淋漓、不易受孕,甚至內膜異位組織若出現在肺部還會造成每逢經期則咳血等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內以外的地方增生。
中醫證型及症狀
本症的中醫病機為血瘀。較常見的為氣滯血瘀、寒凝血瘀、腎虛血瘀三型。
治療方法(對應證型)
中醫在治療本病時需使用活血化瘀的方式,如桂枝茯苓丸、大黃蟅蟲丸、蒲黃、五靈脂等方藥。氣滯血瘀者可選配少腹逐瘀湯、四逆散、烏藥、香附等以行氣化瘀。寒凝血瘀者,須溫經化瘀,如溫經湯、小茴香、肉桂等。腎虛血瘀者,虛腎活血,則可依週期療法搭配左歸丸、右歸丸、山茱萸、地黃、菟絲子、巴戟天等。
穴位保健
關元穴![]() |
血海穴![]() |
三陰交穴![]() |
足反射區「子宮」![]() |
日常保健/食療
本病在中西醫均屬易於復發的疾病,治療上需要有耐心長期服藥並定時追蹤。月經期間可以服用益婦湯,幫助經血順利排淨。一般服法為經行第1-3天,三餐飯後各飲一包。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謝淑鳳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