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症
痛經症的定義為於經期或月經前後發生的下腹部疼痛。痛經嚴重的女性可能痛到無法挺直身體需蜷縮、冒冷汗、噁心嘔吐或甚至暈厥。雖然我們常暱稱月經為女性的「好朋友」,但恐怕對許多患者來說,月經是她們可怕的夢魘。
痛經可大致分為原發性痛經及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指的是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的病變,疼痛主要是因子宮肌肉痙攣性收縮,導致組織缺血引起,主要與月經來潮時體內前列腺素合成異常相關,這類痛經常出現在過瘦、憂鬱、暴躁或缺乏運動的女性。而繼發性痛經指的是疼痛是因器質性病變導致,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裝置子宮內避孕器等。本文主要針對原發性痛經作描述。
一、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假使身體出現了氣血循環不良、經絡不順暢等「不通」的情形,便可能導致疼痛不適。
二、證型
常見的證型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三、治療方法
人體是複雜的機體,常常虛實夾雜,同時夾有多種證型或出現上述以外的證型,應諮詢中醫師進行整體評估,方可對證下藥。
四、穴位保健/食療
1.穴位保健:平時可常按壓或熱敷血海、三陰交、太衝、中極、關元、子宮穴等穴位以促進氣血循環通暢。
2.養生食療-
(1)玫瑰花茶:取玫瑰花適量(約五、六朵),加入熱水飲用。平時保養用,適合壓力大、氣鬱體質。
(2)黑豆大棗湯:取黑豆100g、大棗50g,加水適量煮成粥狀,加紅糖20g調服。於月經來潮前食用,適合氣血虛弱體質。
(3)茴香胡椒燜牛肉:茴香3g、胡椒3g、牛肉30g(素食者可選用豆腐、菇類等),酌加紹興酒少許。牛肉洗淨後與茴香、胡椒、紹興酒一同放入鍋內,加水燜煮,先用大火煮15分鐘,後改小火燜煮。調味後即可食用。平時即可食用,適合寒凝血瘀型。
3. 院內製劑介紹
說明:此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設計開發的中藥即飲包,可幫助改善子宮收縮力,適用於痛經症、經血排出不暢等子宮收縮力不佳的情形。
成分:當歸、川芎、炙甘草、桃仁、炮薑、陳皮、山楂炭等
功效:活血化瘀,溫宮止痛。
使用量及使用頻率:請依照醫師指示。
五、 日常保健
應節制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魚片、冰品涼飲的攝取。 瓜類如絲瓜、冬瓜等多為偏性較涼的食物,烹調時可適量加入薑絲以矯正其寒性。
適當的運動可調整體內氣血循環,建議可多做太極拳、瑜珈、游泳、慢跑等運動。生活忙碌的患者建議應多做弓箭步等伸展骨盆腔的動作以促進局部循環。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陳盈佑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