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
小孩拉肚子,一天很多次,稀稀水水型態的糞便,以現代醫學來看,很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胃腸炎,或者食物不節導致腹瀉。在古代,中醫稱為「泄瀉」,主要有以下類型:「風寒瀉」、「濕熱瀉」、「傷食瀉」。
中醫師綜合問診,察看舌頭、全身外觀,配合把脈,區分體質,依個別不同情況,開立合適的處方。例如:「風寒瀉」常用藿香正氣散,「濕熱瀉」常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傷食瀉」常用保和丸。 (以上症狀、中藥方劑名稱,僅供初步參考,實際看診,中醫師由專業判斷,作彈性調整。)
什麼情況,宜優先向西醫求診?
少數患童的糞便,帶有紅色黏稠物,甚至合併發高燒,有可能是細菌性腸炎,宜採用現代醫學的方式,作診斷與治療。 如果已經使用西藥多日,仍未達完全止瀉,而且糞便不再是紅色黏稠狀,這種情況,中醫藥可以提供良好的輔助治療。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小兒神經科 林聖興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