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含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即是所謂的皮膚炎,是多種內在、外在因素引起的表皮及淺層真皮發炎的問題。其中有一類患者因為自幼年期開始反覆發作搔癢,且有異位性體質(即患者本身或家屬有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或氣喘),故稱之為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最困擾人的症狀即是搔癢,男女老幼都可能患病。中醫則依據其症狀表現,主要屬於「血風瘡」、「浸淫瘡」、「四彎風」、「濕瘡」等範疇。
一、診斷
濕疹的表現多樣,一般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及慢性濕疹。以中醫觀點來看,總因個人體質因素,致使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燥。
二、症狀
1.濕熱型:
發病迅速,皮損紅作癢,紅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泡,或水泡破皮產生糜爛、黃水滲出,乾燥後結黃痂,搔癢劇烈。大便秘結、小便黃或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2.血熱型:
發病迅速,斑疹密集,疹色紅赤熱感,常泛發於全身,癢甚,搔癢出血,但滲液不多,併有口乾舌燥、夜晚煩躁無法入睡、舌紅、苔薄白、少津。
3.血燥型:
皮膚肥厚粗糙,乾燥脫屑,肌膚甲錯,色素沉著或苔蘚變化,劇癢,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或沉緩。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中醫觀點認為如有皮膚搔癢現象主要是心火或肝火上升,須先排除體內血熱和躁熱。可以「大椎」、「曲池」、「足三里」,搭配「血海」、「三陰交」、「合谷」等穴。
(二)養生食療
(三)藥方介紹
組成:黃連、冰片等。
功效: 清熱除濕,止癢。
主治: 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
成份:青黛、石膏、滑石、黃柏等
功效: 收濕止癢,清熱解毒。
主治: 外用於皮膚病,紅腫癢痛出水者。如亞急性、慢性濕疹(皮膚炎)、乾癬的治療。
說明: 紫雲膏是由明朝醫家陳實功所著《外科正宗》的「生肌玉紅膏」變化而來。生肌玉紅膏為生肌收口的著名代表方劑,古籍云本方:「乃外科收斂藥中之神藥。」有活血去腐,解毒鎮痛,生肌潤膚之功。傳統應用於治療一切瘡瘍潰爛膿腐不脫,疼痛不止,新肌難生者。
組成:紫草、當歸、麻油等。
功效: 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可緩解癢疹、改善手掌或腳掌龜裂問題。
主治: 慢性濕疹、苔癬化或皸裂。亦可用於塗抹燒燙傷、凍傷、擦傷、跌打損傷等。
五、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什麼好處?
中醫根據病程前後變化情形所擬制的處方涵蓋範圍較為全面,可以從各個方向,調理身體內在功能的紊亂,兼可改善其他相關聯的症狀,但需要根據病症的轉變經常作調整。同時中醫中藥治療最大的優點是無西藥抗組織胺類藥物的嗜睡、頭暈、口乾等副作用。西醫的治療則對於部分較嚴重的患者或是需要緊急改善皮膚發炎狀態時提供協助,不同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也可依病情需要及使用部位等原則來選用,但部分治療也有可能的副作用造成患者的不適。因此依病情需要,結合中西藥口服/外用一起治療,標本兼治,截長補短,即可收到互補之效。同時在症狀的緩解期,也可以適當的結合中醫調理來減少日後反覆發作的機會。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詹雅閔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