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肝斑)
黃褐斑,俗稱「肝斑」,是一種常見的面部色素增加的問題,以中醫觀點論述又稱名:「黧黑斑」、「面塵」。
一、診斷
以中醫觀點來看,情志內傷,肝鬱氣滯,飲食勞倦,或婦女月經不調均可致病。總之與氣血不能上容於面為主要病機。
二、症狀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中醫觀點認為黃褐斑的發生與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因此針灸或按摩合谷、三陰交、足三里、關元以及曲池等穴,具有行氣調血,疏通經脈的功效,可做為黃褐斑治療的輔助。
(二)養生食療
(三)藥方介紹
說明: 由清代名醫吳謙所編修的醫書《醫宗金鑑》玉容散變化而來。原方用水調勻後搓擦於面上,之後再用水洗面,主治黧黑皯黯(又名黧黑斑)。
成份: 白芷、白蘞、白茯苓、白朮、白芍、白蘚皮、白菊花等。
功效: 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制黑色素生成,增強皮膚機能。美白、淡斑。
主治: 敷臉,外用於黃褐斑的治療。
五、中西醫結合治療,有什麼好處?
除了黃褐斑,很多疾病都可能表現出面部色素增加,因此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治,以選擇適合的治療。中醫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及皮膚色斑的表現所擬制的處方涵蓋範圍較為全面,可以從各個方向,調理身體內在功能的紊亂,兼可改善其他相關聯的症狀,從而改善黃褐斑的症狀,但需要根據病症的轉變經常作調整。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詹雅閔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