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對蛋白通透性明顯增高、尿中出現大量蛋白。大量蛋白尿指24小時尿蛋白大於3.5克,微量蛋白尿指每天流失30~300毫克。臨床上可伴隨乏力、腰痛、水腫等症狀,常和原發性/續發性腎臟疾病相關,如糖尿病腎病變。
一、診斷
以中醫觀點,蛋白質屬精微物質,由脾腎化生及固攝收藏,若脾腎虧虛則精微物質隨小便而去,形成所謂的蛋白尿,而精微物質無法濡潤五臟,使脾腎虛損進一步加重。本病以虛實夾雜,多虛多瘀為常見。臨床以多以正氣虧虛為主,兼有濕濁、血瘀,而濕濁留戀難解,造成病情遷延不癒的主因。
二、症狀
1.腎氣不固型:
小便渾濁發病日久,形寒肢冷,頭暈耳鳴,腰脊酸軟,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沈弱無力。
2.脾氣虛弱型:
小便渾濁甚則小腹下墜感,伴隨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稀軟,舌胖齒痕、脈細弱。
3.陰虛火旺型:
小便渾濁或黃赤,但不澀痛,兼見手足心熱、顴紅、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大量蛋白尿伴隨嚴重水腫時,以治療水腫為主,水腫消退後,一般取腎經穴位為主穴,如『腎俞、太溪』,配合『關元、三陰交』,可局部按揉,達補脾益腎、固攝精微物質的功效。
(二)養生食療:
(三)藥方介紹:
說明:源自於金元時期李東垣的《脾胃論》,補氣健脾,使後天生化有源,兼具升提中氣,恢復脾胃升降功能,可改善腸胃道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
成份:黃耆、白朮、陳皮、升麻、柴胡、人參、炙甘草、當歸
功效: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氣虛升提無力的子宮下垂、重症肌無力、帶下、蛋白尿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