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受損,在中醫上屬於胃脘痛、嘈雜、腹痛、痞證、心痛、吞酸等範疇。
一、診斷
胃潰瘍患者在臨床上可能有上腹痛、上腹不適、噁心、泛酸、飢餓時不適感明顯、食後易噯氣,嚴重時會發生解黑便、吐血甚至胃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狀況,但仍有部分胃潰瘍患者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中醫認為本病大多以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有關,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長期後天脾胃受損則會導致氣血生成不利而致臟腑虛損。
二、症狀
胃脘脹痛竄至兩側脅肋,痛無定處,食慾減退,噯氣噁吐,常因緊張、壓力、憂慮等情志因素誘發。舌暗苔薄,脈弦。
胃痛遷延日久,噁心嘔吐,噯氣泛酸,喜熱飲喜按,便溏或粘滯不爽。苔白膩,脈弦緊。
胃脘疼痛急迫,心煩易怒,口苦咽乾,面色紅赤,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養生食療
(二)藥方介紹
說明:本方式行氣解鬱的代表方,能調整腸胃機能,治療脾胃氣機不暢,氣機升降失常導致的鬱滯之證。
成份:蒼朮、香附、川芎、神麴、梔子等
功效:行氣解鬱。
主治: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