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痔瘡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及兩種混合型,以肛門邊緣1~3cm公分齒狀線作分界,在齒狀線以上是內痔,齒狀線以下稱為外痔, 內外痔同時發生者為混合痔。在中醫稱為痔疾。
一、中醫觀點
以中醫觀點來看,飲食多食重口味辛辣、飲酒,導濕熱內生,蘊結大腸,及長期熬夜久坐或懷孕壓迫,肛門部氣血瘀結,均可導致血脈瘀結而成的痔瘡脫出,若臟腑氣虛時,也易使痔瘡脫出。
二、中醫證型及症狀
三、治療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中醫觀點認為如有痔瘡現象主要有大腸濕熱血瘀與脾胃氣虛。可以由「足三里」、「豐隆」、「上巨虛」、「承山」、「委中」五個穴位下針,穴位目的:補脾胃,去大腸濕熱。
(二)養生食療
四君藥棗粥,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煎煮取湯,入大棗、米熬粥。
(三)藥方介紹
說明: 治療各種痔疾,便祕而常常有少量出血,局部疼痛等。
成份: 當歸 柴胡 黃芩 甘草 升麻 大黃 。
功效: 清熱瀉滯,涼血解毒。
主治: 治療痔核疼痛,痔瘡出血,肛裂,脫肛之初期,婦人陰部癢痛輕者。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張尹人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