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
腎病症候群臨床主要表現為水腫、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持續大量的尿蛋白流失會使腎臟纖維化,甚至是腎衰竭;免疫力降低而容易感染;病人容易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併發症。腎病證候群主要在身體上表現為臉部和眼睛周圍水腫為主,屬中醫"水腫"範疇。
一、診斷
本病和肺脾腎三臟相關,由於水濕壅遏、肝失疏泄所致水腫,兼見濕熱、氣滯、血瘀等邪實。急性期可因外感風熱而誘發,臨床表現以頭面部水腫為主。慢性期以使用類固醇後造成濕熱纏綿、氣滯水停多見。虛證又以脾腎陽虛、肝腎陰虛及氣陰兩虛為多。
二、症狀
1.脾腎氣虛型: 面色萎黃,疲倦乏力,腰膝酸困,全身水腫,口淡不渴,大便稀散、舌有齒痕,脈浮弱。
2.脾腎陽虛型: 畏寒肢冷,周身浮腫,腰痛膝軟,小便不利,或夜尿多,舌淡白潤,兩尺脈弱。
3.陰虛濕熱型: 使用類固醇後,水腫不減,出現手足心熟,面紅潮熱,口乾喜冷飲,大便乾結,脈細,舌質少苔或無苔。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水分的代謝和肺脾腎三經相關,臨床可以補氣、利水、滋腎的想法取穴,加強水分的氣化及排出體外,常使用脾經『陰陵泉』、腎經『復溜』、胃經『足三里』等穴,再依個人體質證型不同搭配取穴。
(二)養生食療:
(三)藥方介紹:
說明:本方出自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針對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小便不利等證。臨床使用於強心利尿,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成份:茯苓、芍藥、生薑、白朮、炮附子
功效:溫助腎陽,利水消腫
主治:用於腎病證候群、肝硬化腹水、鬱血性心衰竭、梅尼爾氏綜合症、高血壓等疾患。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