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水腫是以頭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病證。如西學的鬱血性心衰竭、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等心源性、肝源性、腎源性水腫;甚至是甲狀腺機能衰退引起的內分泌性水腫,以及營養不良相關的低白蛋白血症、貧血引起的水腫,均可以中醫的『水氣病』進行辨證論治。
一、診斷
中醫觀點水腫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同時與三焦,膀胱亦有關係。水不自行,賴氣以動,人體水的氣化運行主要透過肺的通調、肅降,脾的運化、轉輸,腎的溫化、蒸動。當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發為水腫。臨床首要區分外感、內傷;急性、慢性;一般陽水多屬熱屬實,陰水多屬寒屬虛。
二、症狀
三、治療
對症下藥:
四、保健補帖
(一)穴位妙手(針灸處方):
一般可選擇治水效穴『水分』、或是治療面部浮腫之效穴,手足陽明、督脈之會的『人中』,都可以達到消除局部水腫的效果。但若是其他內科疾病所致的水腫,宜再加上其他臟腑辯證的概念配穴使用,搭配補法,或加溫灸,如取『肺俞』,宣通肺氣,加上『脾俞、三陰交、陰陵泉』以健脾利水;灸『氣海、關元』溫腎化氣行水。
(二)養生食療:
(三)藥方介紹:
說明:本方出自南宋《嚴氏濟生方》,醫家嚴用和在『金匱腎氣丸』基礎上,加減化裁製成,臨床常用於腎虛腰痠,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成份: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肉桂、附子、牛膝、車前子
功效: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主治:用於慢性腎炎,糖尿病、水腫,促進水液代謝,調整免疫力。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