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病是一種突然發作以呼吸喘促、喉間哮鳴有聲為臨床特徵的疾病;喘即氣喘、喘息,以氣息迫促為其主要臨床表現。由於哮必兼喘,所以哮病又稱作哮喘;亦有稱之為哮吼或齁喘者。包括現代常見的過敏性氣喘、急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哮喘。
一、診斷
以中醫觀點來看,哮喘證的發生,多為宿痰內伏於肺,再加上外感、飲食、情緒壓力、勞倦等因素,導致痰阻氣道,肺氣上逆所致,這些誘因每多互相關聯,其中尤以氣候為主。許多哮喘病患常因氣候的變化,如花粉季或颱風即發生喘鳴的症狀;另也有不少患者因誤食了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奇異果、甲殼類海鮮而導致哮喘發作;大多起病於孩童時期,病機上除了先天的稟賦(體質)不足外,經由呼吸道、腸胃道進入的過敏原引發了身體的過敏反應,也就是一種外邪的入侵,造成了哮喘的發生。臨床上可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一實一虛。
二、症狀
1.在發作期主要表現為實證,但有寒熱之別。
(1) 寒證(冷哮)--內外皆寒,其喉中如水雞聲,咳痰清稀,或色白而如泡沫,口不渴,舌質淡,苔白滑,脈象浮緊。
(2) 熱證(熱哮)--痰火壅盛,其喉中痰聲如曳鋸,胸高氣粗,咳痰黃稠膠粘,咯吐不利,口渴喜飲,舌質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2.緩解期主要為虛,多半三個臟腑同時不足或有所偏頗:
(1) 肺氣虛者,證見自汗畏風,少氣乏力。
(2) 脾氣虛者,證見食少、便溏、痰多。
(3) 腎氣虛者,證見腰痠耳鳴,動則喘乏。
三、治療
對症下藥:
1.發作期:屬寒症者,多用小青龍湯,溫肺散寒;屬熱症者,可用定喘湯,清熱宣肺平喘。
2.緩解期:
(1)偏肺虛者:玉屏風散加減生脈散,功效:補肺固衛,益氣養陰
(2)偏脾虛者:六君子湯加減,功效:健脾化痰
(3)偏腎虛者:金匱腎氣丸加減,功效:補腎納氣
四、保健補帖
(一)養生食療
(二)藥方介紹
說明:本方以能降氣定喘,及劑型為湯劑而命名。本方是由風寒外束,痰熱內蘊所造成。因素有痰濁,又外感風寒,化熱入裏與痰相搏,壅於肺,而使肺失宣降,氣逆於上,則症見哮喘。
成份:白果、麻黃、蘇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黃芩、半夏等
功效:宣肺降氣,清熱化痰。
主治:適用於急慢性氣管炎、過敏性哮喘急性發作等。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