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必有因 中醫幫你解渴
門診常見病人主訴:「醫師,我火氣很大。」我通常會反問:「怎麼說?」得到的答覆多半是:「因為我口乾舌燥啊!」口乾不一定是火氣大,這正是常見關於「火氣大」的錯誤觀念之一。雖然口乾的確可能是火氣大所致,但現代人往往是虛火或者上熱下寒,當他們自覺火氣大而喝了退火的茶飲,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口乾不但未解,甚至愈喝愈渴,或是出現食慾不振、腹瀉、小便不調等現象,此時可以藉助中醫的辨證論治來解其身體的渴。
臨床表現
口乾症的特點是口腔乾燥,這通常是自覺的主觀症狀,與唾液的產量或流量不一定有關。唾腺功能減退容易引起一些後遺症,如:咀嚼困難、言語障礙、損害假牙等,病人也會覺得唾液黏度增加,造成吞嚥食物的困難。除了口腔組織乾燥,由於唾液的潤滑和清潔功能減少,也會影響口腔衛生,因而增加罹患齲齒、牙周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感染等風險。此外,由於唾液會提供味道分子到味蕾,所以唾液缺乏將使味覺改變。
唾腺與口乾的關聯
唾腺依其分泌物之性質可分為漿液腺與黏液腺兩大類,在部分腺體可同時分泌黏液及漿液稱為混合型腺體。人類主要的唾液腺有三對:包括腮腺,頜下腺與舌下腺,此外在口腔內壁還有一些小型唾液腺體。
唾液分泌是由自主神經系統的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所控制,分泌過程複雜且涉及幾個步驟,任何步驟的功能障礙都可以導致唾液生產減少。唾液生產減少的機轉多樣,從廣泛的組織破壞到少數的調控唾液分泌受體功能障礙,都是有可能的。
造成口乾最常見的原因是藥物副作用,如:抗膽鹼藥物、精神疾患藥物、心血管疾患藥物、交感神經興奮劑等,會造成某些唾腺的功能減退。還有幾個系統性疾病也與唾腺功能減退有關,尤其是當這些疾病控制不佳時更容易如此。
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在放射治療範圍內的唾腺都會受到影響,致使唾液生產量明顯減少。依不同程度的炎症和退化性改變,導管和腺泡,特別是漿液性唾腺,可能會纖維化,造成唾腺終生分泌不足。不在放射治療範圍內的唾腺則可能增生,進一步儲存唾液量和強化其功能。
診治方法
首先須確定唾腺功能是不是真的減退,可以通過簡單測量整體唾液得知。方法如下:請病人直立坐著,讓所有唾液流入燒杯,此時不可咀嚼、吞嚥或說話,蒐集唾液15分鐘後,以有刻度的針筒測量。在正常情況下,未受刺激的整體唾液分泌率為0.3-0.5c.c/分,若小於0.1c.c/分,即可診斷為唾腺功能減退。
治療唾腺功能減退的方法取決於病因。若是藥物引起,可以更換藥物或減少劑量;若是系統性疾病引起,治療後可以改善口乾;若是放射治療引起,依劑量大小而定,當劑量大於26 Gy將造成唾腺功能永久減退。
唾腺功能減退會增加口腔感染的危險(如:齲齒,牙周病,口腔念珠菌),所以保持足夠的水分和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很重要的。
唾腺功能減退的預防性口腔護理 |
||||||||||||
|
中醫的津液概念
治療口乾首先要認識中醫的津液概念。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體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正常分泌液,如血液、胃液、腸液、唾液及適量的鼻涕、淚液等;至於汗液、尿液則屬於排泄液。人體中包括脈中血液及正常體液均屬於津液,津液除了含有水分以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有用物質,它可滲入脈中、滑利血脈、化生血液,存於脈外亦可滋養臟腑、骨髓,濡潤孔竅及皮毛。
津與液的區分
|
津 |
液 |
性狀 |
質地清稀,流動性較大 |
質地稠厚,流動性較小 |
分布 |
分布於皮膚、肌肉、孔竅,入血脈為汗源 |
灌注於臟腑、骨節、諸髓(骨髓、腦髓、脊髓) |
功能 |
滋潤 |
濡養 |
特性 |
易耗散,易補充 |
不易耗損,但虧損後難以迅速治癒 |
人體津液的功能
1.滋潤濡養
津液分布於體表,能滋潤皮膚,溫養肌肉,使肌肉豐潤,毛髮光澤;津液分布於體內,能滋養臟腑,維持臟腑正常功能;津液注入孔竅,能滋潤眼、耳、口、鼻等諸竅;津液注入關節,能滑利關節;津液滲入諸髓,能充養骨髓、腦髓、脊髓。
2化生血液
津液經由孫絡滲入血脈,成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可充盈血液,並濡養和滑利血脈,使血液環流不息。
3調節陰陽
津液屬於陰精,可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臟腑之陰是否正常,對於津液的盛衰有一定的影響。人體會根據生理狀況和環境變化,通過津液的自我調節,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天氣冷時,皮膚汗孔閉合,津液不能藉由汗液排出體外,而是進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天氣熱時,汗出增加以調節體溫,津液減少下行使小便減少;當體內流失水液之後,人體會有口渴的感覺而增加飲水量。
4排泄廢物
津液在代謝過程中,透過汗、呼氣、二便等方式排出體外,使臟腑的氣化正常。若代謝作用受損或發生障礙,代謝產物滯留於體內,便會產生痰、濕、水、飲等病理變化。
中醫論口乾原因
中醫認為口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4類:
.邪氣耗傷:任何形式的熱,包括外感或內傷
.化源不足:先天腎陰或後天脾胃陰不足
.分布不均:脾胃氣虛難以鼓動津液上承,或腎陽不足以蒸化水液而敷布全身
.病理產物:氣滯、血瘀或痰濕阻滯
中醫診治時的辨證方法
1.先問病人是否服用某些藥物後容易口乾?
若是藥物引起,可以回診請醫師更改藥物處方。
2.過去有何系統性疾病?
糖尿病、免疫失調如乾燥症等患者常見口乾症狀,應治療此系統性疾病,並依中醫辨證治療。
3.是否曾接受或正在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期間,因熱毒傷氣陰,中醫治療著重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放射治療後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炎症、退化性改變或纖維化,中醫治療著重活血通竅。
4.問清楚是口乾還是咽乾?
咽乾須審視咽壁,咽壁乾燥萎縮則偏向是陰虛,喝水可以稍微緩解但無法持久,或完全無法緩解;咽壁紅腫,可能是外感或嗜食辛辣;咽壁淡紅腫脹,需治療產生導致其水腫的原因;咽壁不光滑則須治療慢性咽喉炎及導致原因。
5.口乾時是否想喝水?
不想喝水可能是陰虛。舌中心較乾,偏於脾胃陰不足;舌底及咽乾,偏於腎陰不足;漱水不欲咽(吞嚥),常見於熱性病熱入營血或瘀血內阻。
6.喝水是否可以緩解口乾?
喝水可以緩解則是傷津,須找到傷津的原因,可服生津的中藥,或不需要服藥,多喝水即可。飲不解渴可能是喝的水分不足以補充流失的津液;或熱證未清,光喝水無法緩解口乾;或津液無法濡潤口腔,如氣滯、血瘀、痰濕阻滯、陽虛等,使津液無法上承於口或無法氣化(類似水蒸氣的概念)
7.喝水想喝熱水或冷水?
想喝冷水且飲後緩解,表示有熱,可以是虛熱或實熱;想喝熱水且飲後緩解,表示體質偏寒或有濕,因為熱水可以幫助津液氣化蒸騰於口腔;痰濕體質常會伴隨口黏或挾泡沫;濕熱體質的人會比較想喝冷水,但喝冷水後可能會稍微緩解口乾或不會改善,喝熱水反而更可以改善口乾。
8.喝熱水或冷水會不會不舒服?
喝熱水不舒服表示有熱,可以是外感或內傷、虛熱或實熱;若外感風熱或外感有化熱的趨勢,會變得較之前容易口乾;喝冷水不舒服表示有寒,可以是虛寒或實寒。
9.喝水量是多或少?
喝水量多才能解渴,表示傷津嚴重;喝冷水量多才能解渴,表示熱盛傷津嚴重。此處的熱可以是虛熱或實熱,實熱以胃火為多,胃火常伴隨食量增加且容易飢餓。
10.喝水會不會不舒服?
有些人雖然口乾,但只要一喝水就腹脹、打嗝或嘔吐,這是因為痰濕水飲內停於胃,或脾腎陽虛、氣化失常所致。
11.何時容易口乾?
若晨起口乾明顯,需注意是否睡眠時有打呼或張口呼吸。吹冷氣或使用除濕機會降低環境濕度,也容易導致口乾。位處乾燥地區或是秋冬季節因為節氣較為乾燥,也比較容易口乾。
參考資料:
Walsh: Palliative Medicine , 1st ed.CHAPTER 171 – Oral Symptoms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