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防治
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2002 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 簡稱 NCEP) 又提出了另一套更新,範圍更寬廣的定義(表一)。 目前國內醫學界主要也是採用 NCEP ATP III 的診斷標準。但由於東方人的體型與西方不同,根據 2002 年行政院衛生署對於肥胖的定義,修正為腰圍男性大於90 公分,女性大於 80 公分,便可成立。 對於代謝症候群的矯正,目前西醫的治療以改變生活型態以及減重為主。生活習慣的改變主要著眼於飲食與運動兩方面。
在飲食方面
在運動方面
培養規則的運動習慣,每天快走三十分鐘,每週運動五天以上,可以減低未來變成糖尿病的機會。
表一 Metabolic Syndrome 的定義
項目 |
WHO | NCEP ATP III |
高血壓 |
正接受高血壓治療或血壓高於 140/90 | 正接受高血壓治療或血壓高於130/85 |
血脂異常 [註] |
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 (HDL)男性 <35 mg/dL女性 <40 mg/dL | 三酸甘油脂 > 150 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 (HDL)男性 <40 mg/dL女性 <50 mg/dL |
肥胖 |
BMI > 30或腰圍與臀圍之比男性> 0.9女性> 0.85 | 男性腰圍 > 90 cm女性腰圍 > 80 cm |
血糖 |
二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126mg/dL)或葡萄糖不耐症 | 空腹血糖 >110 mg/dL |
其他 |
顯微蛋白尿 | |
診斷標準 |
二型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加上任二項。血糖正常則需高血壓、血脂異常與肥胖三項均成立 | 上述任三項成立 |
血脂的成份大致可分為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膽固醇又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與負責將膽固醇帶離血管,故又稱為好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與動脈硬化的形成關係密切,故又稱為壞的膽固醇。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 黃國欽主任】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