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

小孩拉肚子,一天很多次,稀稀水水型態的糞便,以現代醫學來看,很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胃腸炎,或者食物不節導致腹瀉。在古代,中醫稱為「泄瀉」,主要有以下類型:「風寒瀉」、「濕熱瀉」、「傷食瀉」。

  • 「風寒瀉」的大便比較清稀,泡沫多,臭味不顯著,小孩身體會怕冷。若在冬天,或者夏天使用冷氣機,睡眠時肚子著涼,可能會比較慢康復,宜注意腹部保暖。

  小兒腹瀉

  • 「濕熱瀉」的大便也是稀薄,而水分較多,有的會像水注般噴出大便,顏色深黃,而且很臭,放的屁也臭,小孩食慾變差,而且會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口渴。小便黃而量少,也是「濕熱瀉」的特徵,因為身體的水分由大便流失,小便就濃縮了!

  小兒腹瀉

  • 「傷食瀉」的糞便多帶有酸臭氣,孩童腹部脹滿,一陣一陣疼痛,痛的時候很想上厠所,上完就比較不痛。吃太多食物,或者食物不乾淨,是發病的主要因素。

  小兒腹瀉

中醫師綜合問診,察看舌頭、全身外觀,配合把脈,區分體質,依個別不同情況,開立合適的處方。例如:「風寒瀉」常用藿香正氣散,「濕熱瀉」常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傷食瀉」常用保和丸。 (以上症狀、中藥方劑名稱,僅供初步參考,實際看診,中醫師由專業判斷,作彈性調整。)

什麼情況,宜優先向西醫求診?

少數患童的糞便,帶有紅色黏稠物,甚至合併發高燒,有可能是細菌性腸炎,宜採用現代醫學的方式,作診斷與治療。 如果已經使用西藥多日,仍未達完全止瀉,而且糞便不再是紅色黏稠狀,這種情況,中醫藥可以提供良好的輔助治療。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小兒神經科  林聖興醫師】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